1 / 2
文档名称:

人心安身立命.docx

格式:docx   大小: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心安身立命.docx

上传人:shugezhang1 2022/6/3 文件大小: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心安身立命.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性是中国哲学之一主要问题,是围绕人之际而展开的。而人的问题必然涉及到心性问 题。心性所涉及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追究、在探讨这样 一个问题,人究竟应当过什么样的精神生活?人究竟应当做什么样的人?将人性提高到本体心性是中国哲学之一主要问题,是围绕人之际而展开的。而人的问题必然涉及到心性问 题。心性所涉及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追究、在探讨这样 一个问题,人究竟应当过什么样的精神生活?人究竟应当做什么样的人?将人性提高到本体 之地位上,也就将人性善的崇高价值取向提升第一位上。将心性本体与生活世界融为一体, 从而为民间生活提供了本体依据,拓展了心学的内在义理与发展方向。
心性之学,自古难明。从心性入微处着力,“心”则是指人的主观的后天的、突然的方面, “性”指的是人的客观先天的、本然的方面。“心性”即人由不断的实践向自身现实生命中显 发出自律、超验的精神境界。心性也可以称为心性之学,是关于心性即心与性密切相关。首 先表现在心更多的指向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在自身上自动地体现出来,到了这种境界 的工夫修养,才是无意识的、自然的而非有意的安排。对不良****气和偏颇性情的克服,修养 是个人有意识的努力而且心有已发、未发之分以及人心、道心的差异。在性情关系上,首先 阐述了性对情的决定作用,其次论述了情的相对的独特性,即情有善、恶之分以及感物而发 之性。
中国传统的心性论文化,在宇宙与人生之间,以人为存在之本;在人身与人心之间,以 心性为价值之本;心性落实于体验,以直觉求理;以自然求德;以主观求安。以乐的境界为 追求,与天地浑然为一的本体境界,离不开心的体认与乐的化育功夫。这种文化的主旨即“向 生命处用心”,心性为存在之本体,体认和化育为澄明之功夫。
人是天地万物的心,人之为人的本质性本体是无善无恶的,而心本体即性,因而心本体 也是至善的。心之所发便是意,顺天理而动是诚意,就是善;从躯壳上起念的就是私意就是 恶,善恶出现了,良知就会呈现,让人为善去恶,以回复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天地万物本 自一体一人一人心一人一天地万物一体。人心尤其是人心之本体的良知,不仅是个人的主宰, 同时它也是宇宙贯通联结的基础,从而上升到他的心物一体、万物一体的思想。“物”相对于 心灵的主观特性,它是一种客观实在,这种客观实在不是与人心相分离的,而是互相联系在 一起的,人身本身就是“一物”;在我们之外的社会事务因为它是与人的社会活动与人心灵的 活动相联系,因此它们是“意用之物”那些纯粹的客观世界部分,如山川日月草木禽兽,因 其与人的一气贯通,又因人的良知的灵明而结成一体。
人的“良知”是导致人的行为变成一种道德意志的冲动和快感,因为身心统一和谐、志 气的通畅构成一种内在的道德能量的爆发,形成行动的直接性觉醒,因此“一念发动即知即 行”,同时也可以说成是“心者行之始,身者知之成”。在这种人的内在的身心修养和良知行 动中,人的道德意识即良知为“知”,是人通过外部观察或学****所能获得的知识,修养本身是 一个内心体知、自我感知、自我转变在行动与自由意志实现的过程,就是人的心性思想形成 过程。
心性的思想是因人心其灵明而使“世界”呈现,因精气神的本原上的统一以及神明即灵 明的主宰而构成一个结构性的整体。这种万物一体的本质在于:人的良知是通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