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治疗肺气肿的十大偏方肺气肿发病缓慢,常以咳、嗉,咯痰开始,逐渐出现气急,呼长吸短,且进行性加重,甚至丧失劳动力。下面,小编为你介绍一些常用的有效的治疗肺气肿的偏方,患者不妨试试。[ 方一] 橘红 10克, 米粉 500 克, 白糖 200 克。橘红研细末, 与白糖和匀为馅; 米粉以水少许湿润,放蒸锅屉布上蒸熟;冷后压实,切为夹心方块米糕,不拘时酌量食用。本方燥湿化痰,理气健脾,适用于痰浊阻肺所致的肺气肿,此种肺气肿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苔白厚腻,脉滑。[ 方二] 生石膏 30 克,杏仁泥 10 克,冬瓜仁 20 克,鲜竹叶 lO 克,竹沥 20— 30克。将生石膏、杏仁泥、冬瓜仁、鲜竹叶( 洗净) 共人砂锅煎汁,去渣,再分数次调入竹沥水,日分 2 叫次饮用。本方宜泄肺热,化痰降逆,适用于痰热结肺所致的肺气肿。此种肺气肿的特点为喘咳气涌胸部胀痛, 痰粘稠色黄或夹血色, 胸中烦热, 身热有汗, 渴喜冷饮, 面红咽干,尿哧,苔黄或腻,脉滑数。[ 方三] 黄芪 30克, 白术 20克, 茯苓 30克, 乳鸽 1只。将乳鸽( 未换毛的幼鸽) 浸入水中淹死, 去毛和内脏, 放人炖盅内, 加适量水, 再人黄芪、白术、茯苓( 洗净), 置于蒸锅内,隔水炖熟,加少许食盐,味精。在正餐时食用,每天一次。本方益肺止喘, 适用于肺虚所致肺气肿。此种肺气肿的特点为喘促, 气短不足以息, 语气乏力,苔白滑或腻,脉细软。[ 方四] 党参 10 克,黄芪 9 克,白术 12 克,茯苓 10 克,甘草、半夏各 6 克,陈皮 12 克,苏子、莱菔子各 9 克,白芥于 12 克,大枣 10 枚。将大枣、陈皮除外,其余各药熬汤,除药渣,将其汤煮大枣和陈皮,开锅 10 分钟后,吃大枣,喝汤, 去陈皮。本方健脾益气, 化痰平喘, 适用于脾虚所致肺气肿。此种肺气肿的主要特点为喘促,气短不足以息,语言无力,痰多质稀,四肢倦怠,食少腹胀, 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滑或薄腻,脉细软。[ 方五] 核桃仁 50克, 萝卜子( 研粉)、冰糖各 10克。将冰糖先熬化, 再加入上药拌匀, 制成糖块,每日时时含化。本方补肾平喘,适用于肾虚久喘。此种肺气肿为咳喘日久,短气息促而难以接续,动则大甚,痰吐起伴,伴有腰膝酸软,脉微细。[ 方六] 黑苏子、陈皮、半夏、当归、厚朴各 9克, 沉香末(冲)、肉桂各 , 前胡、杏仁各 9克。水煎服, 每日 1剂,分2 次服。本方除疲降气, 适用于肺气肿。[ 方七] 黄芩、瓜蒌仁、半夏、胆星、橘皮、杏仁泥;枳实、姜竹茹各 9 克。水煎服,1 日l 剂,早晚服。本方清肺化痰,运用于痰热所致的肺气肿者。[ 方八] 沙参 12 克,麦冬、五味子、杏仁、玉竹、贝母各 9 克。水煎服,每日 l剂,分 2 次服。本方补气生津,适用于气津两伤所致的肺气肿。[ 方九] 熟地、山萸肉、五味子各 9克, 肉桂 , 补骨脂、胡桃肉各 9克。水煎服, 日1 剂, 2 次服。本方补肾纳气,适用于肾衰所致的肺气肿者。[ 方十] 苏子 10 克,白芥子 9 克,莱菔子 10 克,山药 60 克,人参 30 克。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 2 次。本方扶正祛邪,降气化痰,适用于痰涎壅盛所致的肺气肿。[ 方十一]1 莱菔子适量, 粳米 2 两。将莱菔子炒熟后研末, 每次取 1卜 15 克, 同粳米煮粥。本方化痰平喘, 行气消食。适用于咳嗽多痰, 胸闷气喘, 不思饮食, 嗳气腹胀之肺气肿。[ 方十二] 粳米 60 克,川贝 5-10 克,砂糖适量。先以粳米 60 克,砂糖适量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川贝母极细粉末 5-10 克,再煮二三沸即可。温热服食。润肺养胃,化痰止咳。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咳嗽气喘等症。[ 方十三] 射于 10 克,麻黄、白芥子、莱菔子各 9 克,苏子 10 克,皂荚 12 克,旋复花、紫菀、款冬花各 10 克,半夏、杏仁各 9 克。若外感风寒,痰从寒化, 寒重于饮而咳重于喘者,加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白芍、甘草;饮重于寒并兼有郁热而喘重于咳者,加厚朴、石膏、细辛、干姜、五味子;饮寒并重而喘咳并重者,加生姜、细辛、五味子、大枣;外感风热,痰从热化,热重于饮者,加石膏、生姜、大枣、甘草;饮重于热者,加细辛、干姜、五味子、白芍、石膏;饮热并重者,加厚朴、石膏。水煎服,日 1 剂,分 2 次服。本方降气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痰浊阻肺所致的肺气肿,其临床主要症状如: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苔白厚腻、脉滑。[ 方十四] 黄芩、桑白皮、全荞麦各 10 克,杏仁、半夏各 9 克,款冬 12 克,苏子、贝母、黄连、山栀各 9 克。若痰多而粘稠,加皿蒌、射干、海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