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研究方法与论文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研究方法与论文设计.docx

上传人:1338909**** 2022/6/4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研究方法与论文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农村基层多元合作治理模式研究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计划经济时期时期,我国乡村社会逐渐确立了人民公社治理模式,管理乡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事务,对公社范围内的所有社会成员进行控制与整合。1978年之主体多元化角度出发,主张将政府、农民、社会及市场等主体纳入供给中,从而构建多元供给模式满足农民需求(方堃,
3
2008;杨剑、程勇,2014;SUNQiguietc,2016;张举国,2016)。
其次,农村土地争端日益成为引起农村矛盾纠纷的重要原因。为更好地解决农村土地争端、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有学者一方面探究农村土地纠纷产生的根源与原因(陈丹、陈柳钦,2011;白呈明,2007),另一方面何国长(2009)、Po,Lanchih(2011)等学者通过调研,认为成立合作社或股份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是解决土地争端的有效方式。除此之外,有学者指出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合理界定利益边界,构建和整合纠纷解决机制有助于土地纠纷得到及时疏解(陈丹、陈柳钦,2011;白呈明,2007)。
再次,农村空心化日益成为我国农村基层治理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学术界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王伟勤(2014)认为空心化意味着乡村社会组织日益解散,乡村社会逐步进入个体化时代;张志胜(2009)、陈家喜、刘王裔(2012)认为空心化会造成农村社会出现公共服务空心化、基层民主空心等严重后果,同时指出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是农村空心化的出现的根源。为解农村“空心化”之痛,韩日两国通过注重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及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治理等措施促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王伟勤,2014;王国华,2015)。我国贵州省通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建设美丽乡村,形成了农村“空心化”治理的贵州模式(皮坤乾、杨风雷,2014);以上举措可以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提供模式借鉴。陈家喜、刘王裔(2012)认为通过明确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心和方向,加快农业生产、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基层民主和农村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政策革新,有助于促进农村空心化问题解决。
最后,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基层之中主体多元化日益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新特征(郭丽兰,2016;徐勇,2013)。针对农村治理主体日益多元这一现状,一些学者认为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合作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有效尝试。例如,为更好地实现农村环境治理,不少学者主张通过加强政府、NGO、企业及农民等主体的的联系与合作,以此更好实现农村环境治理(朱俊瑞、赵成斐,2016;顾金土、金巧巧,2016;杨丽丽、黄宁,2014;余克弟、刘红梅,2011)。随着治理主体的多元,各主体在治理过程中形成了领导与被领导、非对称性互依、消长型及互促型等四种权力关系(徐勇等,2013)。但目前我国农村治理模式仍然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单中心”治理,治理主体、方式较为单一,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从而使多元治理主体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尚未发挥应有作用(熊小群,2012;袁金辉,2016;吴梦楠,2014年;李增元,李洪强,2016;崔晓芳,2012),出现这一困境的原因在于乡镇政府运行偏差、村委会角色错位、两委关系协调困境、精英阶层行为偏差、普通农民的失语等方面(曾芳芳,
4
2008)。针对这一问题,有学者指出应加快制定相关法律以此保障多元主体的平等地位,同时政府应转变职能,理顺村两委关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作用(李增元,李洪强,2016;曾远英,2007;牛春生,2011)。
(二)文献评价
当前学术界有关农村基层治理及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等领域都有着深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为加强各主体间的联系与合作达成共识,也为改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有见解的建议,对于后来者认识农村治理具有重要的帮助,同时也为后续创新农村治理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不少学者将治理等理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主张将多元主体纳入到未来农村治理中,同时创新治理方式,创造性的提出了多中心、参与式及协同治理模式,这为我们研究农村治理模式重构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就创新农村治理模式而言,李明、季丽新、甘信奎等学者所主张的乡村民主自治、县政乡社等模式立足于现有模式的前提下,寻求完善村民自治的路径,没有能摆脱现有治理模式的框架。非常值得肯定的是,吴光芸、陈思,凌新、LiuZhenxin、WUWenbing等学者提到了未来我国农村治理的转型问题,并为农村治理模式的转型提出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创造性的提出了构建多元主体合作的模式,对于后来者研究农村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目前该领域的缺点相关学者对只是笼统地提到未来我国农村治理模式是什么,而对新型农村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