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课
第一部分:实验课要求
第二部分:微量移液器的使用
第一部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要求
1,课前预习:预习实验原理、步骤,思考可能的实验结果;
2,不无故旷课,不迟到早退;
3,保持课堂安静;
4,中途不随意离开教室;
第一课
第一部分:实验课要求
第二部分:微量移液器的使用
第一部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要求
1,课前预习:预习实验原理、步骤,思考可能的实验结果;
2,不无故旷课,不迟到早退;
3,保持课堂安静;
4,中途不随意离开教室;
5,保管好各自实验器材,实验结束仔细检查,遗失要及时报告;
6,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实验;
7,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8,成绩:40%平时成绩(预习,操作,实验报告等),30%操作考试,30%笔试。
第二部分微量移液器的使用
根据取用溶液体积选用适当量程的微量移液器
P20     1 ~ 20
P200    21 ~ 200
P1000   201 ~ 1,000
一个完整的移液过程包括:
容量设定
安装移液头
预洗移液头
吸液
排液
卸去移液头
每一个步骤都要遵循操作规范。
容量设定
从大值调整到小值时,刚好即可。
从小值调整到大值时,需要调超过三分之一圈后再返回,这是因为计数器里面有一定的空隙,需要弥补。
不要将按钮旋出量程,这将导致移液器损坏。
吸液头安装
正确的安装方法是:把白套筒顶端插入吸液头,在轻轻用力下压的同时,把移液器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
切记用力不能过猛,更不能采取剁吸液头的方法来进行安装,那样做会对移液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预洗吸液头
安装了新的吸液头或增大了容量值以后,应把需要转移的液体吸取、排放两到三次。这样做是为了让吸液头内壁形成一道同质液膜,确保移液工作的精度和准度,使移液过程具有重现性。
其次,在吸取有机溶剂或高挥发液体时,挥发性气体会在白套筒室内形成负压,从而产生漏液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预洗四到六次,让白套筒室内的气体达到饱和,负压就会自动消失。
卸掉吸液头
一般用力下按吸液头推出器即可卸掉吸液头。
如吸液头安装过紧,则可用手卸除。
将吸液头丢弃到合适的废物收集器中。
7. 如不使用,将移液器调到最大量程。
反向移液法
在转移高粘度液体、生物活性液体、易起泡液体或极微量液体时,很容易导致体积误差较大。为了提高移液准确性,建议采取反向移液法。
按下按钮至第二停点,将吸液嘴没入液面下,轻缓松开按钮回原点。
将吸液头在容器壁上停靠一下,以去除多余液体。
将吸液头紧贴容器壁,轻按按钮至第一停点,排出液体。
继续按住按钮,将留在吸液嘴中未被转移的多余液体返回原来容器或随吸液头丢弃。
常见的错误操作
采取剁吸液头的方法来进行安装吸液头。
直接按到第二停点吸液。
吸液时,移液器本身倾斜,导致移液不准确。
吸液或排液时速度太快。
排液时未按到第二停点,吸液头中有残液。
平放带有残余液体吸液头的移液器(应将移液器挂在移液器架上)。
用大量程的移液器移取小体积样品(应该选择合适量程范围的移液器)。
使用丙酮或强腐蚀性的液体清洗移液器。
不经常检查移液器工作状态。
检查移液器工作状态
测漏
吸取满量程的纯净水,将吸液头朝下悬垂20秒,观察是否有液体下滴。如果有,说明移液器出现了漏气的情况。
查找故障原因
首先,检查吸液头安装是否到位。
检查白套筒的端口部份(即白套筒与吸液头接触的部份)是否有刮痕。
再检查白套筒与手柄之间的连接螺帽是否松动。按动排放按钮,感觉是否顺畅,听是否有噪音。
观察排放杆是否有弯曲。
旋转调节按钮,观察计数器的读数。
如果上述情况正常,说明密封圈或活塞组件有损坏,需要修理。
检查移液器工作状态
检查吸量准确性
吸取一定量的纯净水到微量离心管中,通过分析天平称量确定移液器的准确性。
如移液器吸量不准确,应及时请技术人员校正。
参考书:《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美] ,颜子颖等译
请预习下周实验《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
实验报告:请抄写本讲第二部分 微量移液器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