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响。一篇文稿从编辑到付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任何差错以及随之而来的修正
,都可能带来同一版本书籍的个体多样性。从中,我们或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改变
,或可以窥见时局的风向特变。纸质书的装帧过程也给后人留下了意想不到的遗产
。在一本 1630 年左右的书籍装帧中,人们发现了 17 世纪早期一位书商的记录,其
中提到莎士比亚的另一出剧作《爱的功劳》。早有学者提出过莎翁曾写过对应《爱
的徒劳》的另一剧本,这个发现显然为这种观点提供了证据。
“书籍成为历史”的说法是悲观的,但“历史”的含义同样也是积极的,它让人们
认识到书籍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拥有值得保护和诠释的丰富意义。
(取材于陆纡文《数字化时代,我们如何解读纸质书的价值》)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阅读”。
B.无论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是一个意义再生成的过程。
C.无论纸质书还是电子书,2019 年成年国民中至少有 %的人阅读量不少于 10 本。
D.无论纸质书还是报纸、期刊,其 2019 年人均阅读量都比电子书大。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纸质书和电子书分别从两个维度呈现不同的精神世界,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
B.阅读书籍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阅读,所以成年人更愿意选择纸质读物。
C.电子书无法承载“文本社会学”信息,直接影响了成年读者对各类读物的选择。
D.因为物质形式本身和印刷装帧流传所产生的意义,纸质书难以被电子书彻底取代。
第 2 页,共 19 页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社会学”理论的一项是 ______
A.学校环保社团利用废旧书刊的书页制作成折纸工艺品,进行公益售卖。
B.宋代雕版书多用欧、颜字体,特色鲜明,墨色清润,刻写精良,为后世所重。
C.书籍会因为阅读者留下的签名、批注等独特个人印记而增加收藏价值。
D.同一书籍因传抄、印刷、装订而产生的版本差异,给书籍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线条之美
梁衡
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
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
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
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
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
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一条线。所
谓轨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视觉驻留。
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主客交融,亦幻亦真
,天光云影,想象无穷。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
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
情感和审美的美。
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在大千世界里,这线永处于一种过渡之中。当它静卧于纸面
时就含而不露,或如枪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镝之鸣,
星过夜空。这线内藏着无尽的势能与动能。所以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
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
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居然能分出几十种手法,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
。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嘶鸣。确实在大自然中,从天边群山的轮
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曲线的杰作。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
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