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文档名称: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1,344KB   页数:7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课件.ppt

上传人:glfsnxh 2022/6/5 文件大小:11.0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a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
刘亮亮

a
*
CSDH-定义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指头外伤后3周以上并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硬膜下血肿,多发于老年人;
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约占颅内血肿的10%位 取患侧卧位,增加血肿局部压力及弥散面积
保守治疗失败后怎么办?
重新进行评估后行手术治疗。
a
*
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头颅CT扫描。
(如头颅MRI、血小板检查等)。
,检查肺功能、心脏彩超。
(摘自:临床路径)
a
*
术前检查选择
术前是否行头颅MR?
术前是否行心脏彩超?
术前是否行颈动静脉彩超?
术前是否行动态心电图?
术前是否行肺功能?
过多检查=浪费时间
超高龄或基础病较多的CSDH
a
*
存在纠纷(如车祸)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病因,绝大多数患者有轻微头部外伤史。无外伤史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十分少见,可能与动脉瘤、血管畸形或其他脑血管病及老年性脑萎缩有关
对于慢性颅内血肿的鉴定,要关注以下内容:外伤、有无高血压、血小板、凝血功能、脑萎缩、脑血管病变等;
所以MRA 检查是必须的。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法医司法鉴定所 )
a
*
钻孔引流
简单易行,效果较好
a
*
神经内镜治疗
神经内镜下小骨窗开颅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势
(摘自:《浙江医学》2018年40卷13期)

分隔型CSDH 19例患者应用硬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随访1~17个月,无复发病例.(摘自《重庆医学》2012年41卷13期)
a
*
骨瓣开颅
刘峥等及陈卫东等认为开颅术适用于:
(1)血肿腔内有血凝块者
(2) CSDH复发者
(3)术后脑组织未能膨胀,硬膜下腔不能消灭者。
(4)血肿包膜较厚者
(5)血肿未完全液化或已机化,包膜厚或已钙化者
(6)钻颅引流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复查CT示原血肿体积无明显缩小或增大
摘自:《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24卷
a
*
治疗流程
纠正凝血功能
Bender分级
Ⅰ级
常规检查+头颅MR+心脏彩超
限期手术
Ⅱ、Ⅲ、Ⅳ级
常规检查
急诊手术
术后复查头颅CT
注入尿激酶
血肿腔内有残留
口服阿托伐他汀
长期随访
0 级
保守治疗 ,严密观察
a
*
钻孔引流——几个问题探讨
1、钻孔位置
2、引流管方向
3、引流管切口直接引出和另戳孔引出
4、麻醉选择
5、双侧问题

a
*
引流管方向问题
理论上,管头朝下易于排液,但容易积气。管头朝上易于残留液体。
切口选择
a
*
引流管切口直接引出和另戳孔引出?
部分文献:
引流管切口直接引出者,切口下为引流口,距硬膜下较近,易于感染;
引流管压迫切口坏死,处理较麻烦;
垂直入硬膜下,引流管不易弯曲,增加损伤脑组织可能。
a
*
a
*
4、麻醉选择
局麻、全麻?术后抑郁、焦虑症状文献报道不一。局麻患者不配合,全麻延长患者的复苏时间,加重肺部炎症;
意识不清、不配合病人可全麻。但术后患者易出现烦躁、躁狂,约24小时后渐好转,遗忘躁狂表现。可能与快速脑膨复、神经递质紊乱有关。
局麻费用低廉、时间短、可了解病人病情变化情况。
铺巾注意患者呼吸(搭手架)、术前面罩吸氧、心电血压监护。
局麻注射注意皮下为主,全层浸润。
a
*
男性,82岁,不配合,心肺功能差行全麻
a
*
5、双侧血肿
分别钻孔后,统一冲洗,避免左右压力不匀,脑摆动、移位。
在主出血侧钻孔后,部分病人少量侧血肿可消失。
a
*
男性,75岁,反复头晕1天余伴渐加重
a
*
钻孔引流注意问题
深度以引流管侧孔入硬膜下腔为宜,约4cm。过长损伤脑组织、过短不易弯曲也容易损伤脑组织。可术前在引流管上丝线打结标记,估算入硬膜下长度。
4cm
6cm
10cm
a
*
引流管入脑
分析:引流管垂直放置、 入硬膜下腔过短
a
*
钻孔引流注意问题
可按引流管方向调整骨孔方向。
a
*
钻孔引流注意问题
,快速放入引流管,避免血肿排出后气体入颅,并堵明胶海棉,防止进气。术后关闭切口时,使得引流孔位于最高点,注满生理盐水排净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