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易县金坡(三)
本文是《金坡记忆》、《易县金坡》的续篇,是把地名放置在易县 古文化的大背景下,追寻五千年前金坡的点点滴滴。
从马头山说起
在易县境内,有东西“马头”山。东马头在县城以北的洪涯山(又 称后山),西马头在县城以西的云蒙山前纺织能手),蚕虫诞生、繁衍、制丝、成绸,都与易
县有关,易县是丝绸文化的总源头,金坡在易县。
马头山上“句龙峪”
在马头山上,有叫小西天(儿)、天桥、月亮湾、句龙(巨了) 峪、玉黄(皇)沟、神仙洞的地名。还是那句话,这些只有读音,没 有准确文字的地名,出现在同一座山上,而且是在黄帝足迹的文化群 中,很值得关注。
(一) 天桥,就是通往天界的桥。在古老的传说中天地相连,随 着时空的推移,清清者上浮,重浊者下降,天地之间,经历者从一体 到两体,再逐渐到天上地下的分离过程。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神话故事•伏羲攀登天梯》中载:天梯有两种,一种是山,一 种是树。
(二) 月亮湾,在民间艺术文学出版的《后山庙传说》一书中, 有一则《月亮崖的传说》,由于易县后山有东马头山,而我们要阐说 的是在西马头山,故摘录于此:传说在上古时代,在后山悬崖之中孕 育着一个金月亮。这个金月亮不知孕育了多少年,到了东汉刘秀给后 山奶奶修庙时代,它还在悬崖中孕育着。每到夜晚,光明四射,黑夜 如同白昼,这给民夫晚上施工带来了很大方便。后来,有个憋宝的南 方人,看到金月亮是个宝贝,就想把它弄到手。在他运用内功搬动金 月亮的时候,一声巨响,天崩地裂,金月亮从山崖上飞了出来,落在 了地上,等南方人想要扑捉它的时候,金月亮冉冉升起,奔向了月宫。
(三) juleyou,这个读音可以写作成文字①巨了峪、②巨龙峪、 ③句龙峪。写成①量无意义,写成②与云蒙山有关,写成③与后土有 关。若是这②与③,则都与黄帝有关。
巨龙,就是战神应龙,应龙是助黄帝战胜蚩尤的“天神”。
句龙。《左转》昭公二十九年: 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 后土为社。
《左转》载:“故有五行之官 土正为后土。”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全史演义》,第18页载:(黄帝) 又得太山、苍(应)龙、祝融、太鸿、后土诸贤,分授各职,治化大 兴。
东马头山上有“共工坨”,西马头山上有“句龙峪”,这决不是“巧 合”,那么简单。
所以马头山的juleyou,写成文字“句龙峪”最有说服力。
(四) “欲望沟”、“玉黄沟”、“玉皇沟”,在这三种写法中,前者 没有实际意义,与天桥、小西天、月亮湾、句龙峪,没有什么关联, 而后者“玉皇”一词,出现较晚(秦始皇开始用“皇”代指皇位,“玉皇” 一词出现更晚),所以倾向于文字“玉黄沟”。玉黄者,对华夏始祖黄 帝的尊称。
(五)神仙洞,在马头山的右面,确实有一山洞,没有具体考证 和传说。
(六)小西天,可以和天桥一起解读。(在狼牙山蚕姑坨,有南 天门一景,非常壮观)
这样释解西马头山上的地名,在接下来的话题中,可以找到充足 的理由。
马头山后云蒙山
易县云蒙山,在西马头山的背后。在中华大地上有十多处名叫云 蒙山的地方,都与战国初期时的鬼谷子有关。而若再往前追溯,则有 “云蒙山”由“云梦山”演化而来的说法。说是用华夏先祖伏羲的女儿 “云梦”的名字而命名。因灵秀之山都有云海洙洙“起山川云,为天下 雨”的功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云梦山”也就变成了“云蒙山”。
在易县的云蒙山中,有雨水洞(又名乳水洞)、童子洞、白猿洞、 毛遂洞。在雨水洞东侧的洞内,有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手掌印”和“脚 掌印”;《山海经•应龙》语: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 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没有能量再回天上),故下(天 下)数(多日)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又《山海
经•黄帝杀蚩尤》语:蚩尤作兵(起兵做乱)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 攻之(于)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大兴)风 雨,黄帝乃下(于是请下)天女曰魅(ba),雨止,遂杀蚩尤。
古地易县,是黄帝战蚩尤时的大后方。如果说易县后山最早的建 筑,是黄帝家庙,是黄帝祭祀王母和九天玄女的地方,那么云蒙山也 就顺理成章的是黄帝祭祀应龙的地方。
其理由:①雨水洞内有十三漕,相传观漕内之水,可知来年之旱 涝,这与民间“几龙治水”的说法相吻合。②在当地有上云蒙山祈雨的 习俗;③“云蒙山”、“雨水洞”、“十三槽”的地名意境,都与“龙行雨” 的谚语意境通。④易县后山与易县云蒙山,直线距离不足五十里,而 且两地周围山势走向相近;⑤两地都有马头山,东马头山上有“共工 坨”,西马头山上有“句龙峪”、“玉黄沟”,也就是说黄帝可能到过西 马头山。⑥黄帝是人文始祖,道学大家,相传黄帝承龙而飞升。所以 黄帝不可能只祭祀王母和九天玄女,而把与之并肩战斗的“天神应龙 “忘掉。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