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格式:doc   大小:45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lily8501 2017/4/26 文件大小:4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河南省灵宝市一高 2016-2017 学年度上期第二次月清考试高一历史命题人:纪占生审核人:李刚一、选择题( 40 道题,每题 分,共 60 分) 1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A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 .抺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 .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 . 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2 .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希望中国人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 .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获取更多在华权益 C .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 .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3 . 1918 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 1924 年, 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十月革命影响 B 民族主义高涨 C 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4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以夷制夷’, 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 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 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绐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迫使西方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五四运动 5 . 据记载, 在义和团运动时期, 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 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 轻则被殴辱抢劫, 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 .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 .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 D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 6 . 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与懦弱的状态, 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 遇事妥协让步; 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 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7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国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清政府( ) A . 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 . 重视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C . 对贸易立国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D . 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 8. 洪秀全定都天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当今真道书者三, 无他也,《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由此可见他() A .彻底排斥中国的传统文化 B .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 C .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 D . 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 9.“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 . 维新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10.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 - 2000 ,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 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 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 .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 .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 .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 .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11. 图5 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 1913 年的一则日记(部分) ,由此可见() A .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 .作者主张全面学****西方 C .当时乡村社会****俗没有变化 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2. 从 1872 年到 1875 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 1905 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 .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 .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13. 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回忆说: 被捕的学生初由各地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