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题: 《唱京戏》上海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黄云教案背景: 《唱京戏》是上海音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唱唱内容,是本学期新修正的内容。京剧是当代学生音乐学习中较少接触到的艺术作品,学生对之了解不多,因此本课《唱京戏》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集中感受接触京剧这一传统戏剧形式的最好机会。由于京剧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习起来也很有难度,大多数学生对枯燥的活动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营造浓厚的课堂环境氛围、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互动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由于本课内容是教材中新增添的,没有统一的、现存的教学课件,需要老师们自己去制作,因此运用互联网引导学生去欣赏一些著名的京剧唱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唱京戏》这首歌的京味,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些京剧必要常识的探究和拓展,正好能填补京剧教学的空白。教材分析: 这首京歌短小精悍,歌词不多,共四句唱词,概括地唱出了京剧表演角色、行当、功夫、脸谱、乐器等艺术特点,表现了欣赏京剧艺术时的愉快心情。《唱京戏》采用 2/4 拍,速度稍快,旋律流畅,适于表现明快、愉悦情绪叙述性较强的内容。歌曲采用京剧唱腔中的西皮流水腔,西皮的曲调活泼、欢快,唱腔刚劲有力、节奏紧凑,非常适合表现欢乐跳跃、坚定、愤懑的情绪。京剧它博采众长,形成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京剧脸谱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京剧的唱腔有的悠扬委婉,有的铿锵有力,念白也有音乐性。表演上富有鲜明的舞蹈性和强烈的节奏感。乐队主奏乐器为京胡, 其他还有京二胡、月琴及锣、钹、鼓等,是我国影响最广的一种戏曲。设计思路和方法: 《唱京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京剧唱腔,对歌曲具有的浓郁的京调风味和起伏变化较大的旋律,学生较难掌握,因此此首歌曲学习分成两教时,第一教时解决旋律学唱,并填唱歌词,为下一教时的歌曲处理、京剧唱腔的掌握和对歌词所概括的京剧相关知识的拓展作好准备。本课主要是第二教时的教案设计,在第一教时初步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对歌词所涉及到的京剧行当、脸谱、唱腔、流派以及唱念做打等基本常识进行拓展,对京剧艺术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究,采用互联网的搜索筛选找出有关图片和视频,进行课件的制作,师生一起通过认认、找找、看看、画画、唱唱、演演、拍拍、敲敲等多种方式了解京剧知识,欣赏京调唱腔, 熟悉京剧流派,感受京剧艺术的特征和魅力,使学生初步懂得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这一传统的戏曲艺术能激发起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为其打下热爱祖国民族民间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情感态度的基础。教学目标: 一、能以明亮的声音、清晰的吐字和欢快的情绪正确演唱歌曲《唱京戏》, 感受歌曲浓郁的京调(西皮流水)风味,表现欣赏京剧艺术的愉快心情。二、在多种艺术活动中,了解京剧表演行当、脸谱、流派等基本京剧知识, 感受体验京调唱腔的艺术特点,能基本把握西皮流水的京调唱腔。三、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认认、找找、看看、画画、唱唱、演演、拍拍、敲敲等多种方式中,了解京剧、喜欢京剧,对京剧产生兴趣并愿意去感受与尝试。教学重点: 能以明亮的声音、明朗的情绪准确演唱歌曲《唱京戏》,并对京剧必要的知识进行拓展和探索。教学难点: 能准确把握京调唱腔。教学准备: 、图片、视频等,制作成课件,并做好相应的链接。 :鼓、大锣、小锣、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