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走进历史文化名镇葛沽.docx

格式:docx   大小:2,998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走进历史文化名镇葛沽.docx

上传人:63229029 2017/4/28 文件大小:2.9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走进历史文化名镇葛沽.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走进历史文化名镇葛沽目录: 第一章:葛沽的前世今生第1 课:古代的葛沽第2 课:近现代的葛沽第二章:传承百年的民俗文化第1 课:妈祖文化第2 课:葛沽宝辇花会第3 课:葛沽长乐老高跷第三章:葛沽的古迹——贝壳堤和马蹄井第四章:建筑文化——故居老宅郑家大院第五章:教育——葛沽一中的兴衰和腾飞第1 课:葛沽一中的前身——津东书院第2 课:现在的葛沽一中第六章:旅游资源第1 课:娘娘庙第2课: 时代纪念馆第3 课:活动课——参观时代纪念馆第七章:饮食文化第1课:“赛鸭梨”的青萝卜第2 课:美味海鲜第3 课:野味和其他美食第八章:名人第1课: 郭允昌第2 课:周氏三兄弟第3 课:曹锟第4 课:田方第一章:葛沽的前世今生第1 课:古代的葛沽葛沽镇的历史有确切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北宋时葛沽为葛沽砦, 是宋军屯兵驻防之所,葛沽砦北面的海河当时是宋辽和宋金的界河。元朝至大三年蒙古军和汉军万余人在直沽至葛沽地区屯田十万公顷, 并设“镇守海口屯储亲军指挥使司”, 葛沽在这一时期开始成为海河漕运的中转码头, 勾连海河水域和渤海的海上交通。明朝燕王朱棣靖难之变后,建都北京。专设天津卫,才有天津开埠,是海河的漕运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通过海河,南粮北调, 北盐南输,葛沽都是重要的转运码头。明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年)天津海防巡抚汪应蛟于白塘口、葛沽两处,垦田 5000 亩, 其中水稻 2000 亩。明万历四十一年( 1613 年), 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徐光启寓居津门。见天津荒地多,地价贱,决定开垦荒地种植水稻。他先 2 后4 次来津, 在葛沽购置田产 20顷, 一半近海河,作“围田”植稻, 并亲自参加农事活动, 对改造盐渍地总结出宝贵经验。他在《粪雍规则》中记载:“……但葛沽屯田兵又言,初年碱地不宜稻莳,下多不发,二年以后渐佳,后来更不须上粪,尤盛不碱者”。明崇祯三年( 1630 年) ,户部尚书毕自严奏令巡臣崔尔进在葛沽依汪应蛟之法屯田养兵,得到朝廷的准许。明崇祯十二年( 1639 年), 天津巡抚李继贞在葛沽大兴屯田。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葛沽历史上最为荣耀的时期,至今皇帝的行宫遗址还保留在海河南岸。葛沽由来已久的流传着一句话:先有灶离庙,后有葛沽镇。葛沽未有官府治所时,以捕鱼捉虾,熬盐制硝为主要谋生的先民住在葛沽之南大约八里许的胶脐港堡, 又称南灶。并在北宋晚期时修建了一座简陋的庙宇(盐神庙后称灶离庙) ,供奉盐公盐母,以及护海娘娘,就是北方的天后,天妃,南方的妈祖。先民烧香祭拜, 以此来佑护熬盐的盐民和出海捕鱼的渔民健康平安。灶离庙名称古怪难懂, 到底作何解释, 至今还在争议之中。比较可靠的说法是, 灶离庙是明朝时期葛沽人对南灶的盐神庙的称呼。“灶”是指熬盐之灶民, 灶所, “离”字八卦中方位属南。明成祖时期,外事无患,内事平安。国家逐渐走入建设发展的阶段,而京畿以东地区,面临大海,人迹罕至,故明成祖有意开发濒海地区。此时正好一些战功卓著的将士,就此欲解甲为民。有一批不愿意回归江苏和浙江的将士,就被明成祖恩准来到渤海之滨, 胶脐港堡北八里之距的蛤沽, 开荒垦田, 不受赋税, 任意居住。蛤沽为退海之地,人烟稀少,滩涂荒地,一望无际,来此定居的将士及其家属,跑马为界,落石为基,从此建立村庄。蛤沽之名来源于原住民, 也就是明朝初期因瘟疫流行,而从南灶北迁的一部分灶民渔民。此地因退海处留下蛤岸遗踪,故名为蛤沽。随着时间的推移,蛤沽渐为水旱重要码头,明朝在此设立漕运盐运治所,收取赋税。官府因蛤沽乃乡言俚语,难登大雅之堂,故报请朝廷为其更名。盖因此处沽水浩荡,葛草丰美之故,取其音而改为葛沽,蛤在俚语中发“葛”之音。清朝乾隆时期,乾隆皇帝数次巡幸葛沽,偏爱此处水乡田野风光,古朴优雅民风, 又兼葛沽海防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拱卫京畿, 所以, 特在葛沽专设巡检司。当时,辖滨海地区五十五个村庄。一时,帆樯林立,舟楫穿梭,盐商富贾,风拥云集,南北海运,贸易通商,此为大埠头。经济空前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第2 课:近现代的葛沽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为了加强海防, 在葛沽镇内设立了海防同知署衙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又驻守葛沽和大沽,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英法联军不宣而战突然向大沽炮台进攻的情况下,僧格林沁亲自在位于大沽最前线的阵地上督战指挥,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统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先后阵亡。英法联军也惨遭失败,损失舰艇多艘,死伤四百多人,英舰队司令赫勃身受重伤,英、法军大败而逃。此后, 光绪年间,直隶总督李鸿章又亲自兼任天津海防同知署衙门长官职,时常住巡葛沽。可见清晚期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葛沽成为抗击外族侵略的前沿阵地, 如今河弯处的河底淤泥中,还能找寻到八国联军残舰的零散残骸。 3 第二章:传承百年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