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方向] 人民币汇率改革建议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屡创新高,人民币汇率形成了持续地小幅单向升值的特征。但去年年底开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却开,逆差国就会利用WTO的规则,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入世后,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案件最多,居WTO成员方第一位。
货币政策受制于国际资金,货币政策效应弱化,资金流出增加。随着双顺差增大和国外避险资金进入,外汇流入增多,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要以人民币购买外汇。受制于越来越多的外汇流入,中央银行调整基础货币数量的主动性下降,货币政策的效应被弱化。
外汇储备规模持续扩大,持有美欧政府债务风险增加。国际避险资金涌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扩大,持有美欧政府债务的规模随之扩张,债务风险也在增加。当前负债累累的美国政府“债多不愁、虱多不痒”,而持有大量美国债务的中国却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果大量抛售美国国债,美债会下跌,未抛售的美债损失更多;如果不抛售美国国债,正中美国政府下怀,美国政府可以多印美元来还债,以货币还债务,持有美国债务仍然会贬值。
企业缺乏汇率风险意识和化解汇率风险的能力。在现行的汇率政策下,由于人民币仅是小幅度、单边地升值,企业通过适当的内部调整就可以应对汇率变化,不必通过运用金融市场的金融衍生产品等工具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因而,企业缺乏汇率风险意识和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
人民币能升能降的优越性
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政策,人民币既能升又能降,既能够改变企业对汇率偏好、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又能促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还能真正地以市场机制决定汇率、缓解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有诸多优越性:
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政府保持外汇的易变性,企业对利率的敏感性提高,促进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人民币从现行的汇率政策转为提幅增频的双向浮动汇率制度后,企业会面临浮动汇率风险,主要有交易风险、会计风险、经济风险和国际金融风险。这些风险都对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产生影响,因而,企业对利率的敏感性增强,有利于利率市场化。
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要求金融机构创新业务,进而增加了宏观调控的工具、拓宽了企业投资渠道,提高了金融机构和企业对利率的敏感性。汇率浮动在增加经济风险和企业风险的同时,也给经济和企业带来了新的获利机会,企业可以利用资本市场的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将汇率风险转化为利润。
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有利于直接融资企业优化资产结构,提升盈利能力。企业可以根据资本市场的变动,根据资本市场证券和债券及存贷款收益的变化,调整企业拥有的本国和外国证券、本国和外国债券、本国和外国贷款的比例,保持最优的资产结构。
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增强了企业国际竞争意识,增加企业对利率的敏感性。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国际贸易利益,迫使那些挥霍资源和组织效率低下的出口企业加强管理、变革组织结构、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人民币汇率浮动,企业顺应汇率制度的变化,需要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汇率风险、化汇率风险为企业的利润,从而增加了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企业对金融衍生产品需求的增加,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适应企业需要的金融衍生产品,必然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有利于在人民币汇率的国际较量中处于主动地位。提幅增频的双向浮动汇率政策使得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有升有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决定人民币汇率的作用,避免了人民币单向升值。这样,可以避免国际社会指责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又可以防止人民币升值对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