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逻辑学导论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87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逻辑学导论读后感.docx

上传人:63229029 2017/4/28 文件大小:8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逻辑学导论读后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逻辑学导论的读后感近日我浏览了【美】卡尔· 库恩,欧文·M· 柯匹撰写的《逻辑学导论》第 11 版,张建军、潘天群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年3月第 1 版。于是有了这篇读后感。一、西方逻辑思维的特点:理性思辨由于西方的逻辑学至今也没有绘制出一个完整形态的哲学逻辑图像,没有实现康德设想的目标——创建理性巴别塔的任务。同时也没有完成柏拉图的设想——用几何图像构建真理的型、事物的型、善的型。这一事实表明,西方当代逻辑学家的思辨能力没有提升到中国古代的道——河图模型那样的高度,因此,逻辑学家们只能局限在认识论视域探索逻辑关系、逻辑方法、创新和发展逻辑学理论。迄今为止,西方的哲学逻辑方法已经形成了两个制高点:第一个制高点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三个隐喻”,它构成了人类智慧用文字表述认识论模型的最初形态。事实表明,柏拉图的“三个隐喻”暗示出来的逻辑结构最接近中国古代的道——河图模型。如果我们用河图模型法解析柏拉图的“三个隐喻”,就能够将柏拉图的文字解说转化为哲学逻辑图像。转化的结果,就实现了柏拉图的设想——用几何图像构建哲学逻辑模型。具体的形式是这样的: 第二个制高点是康德实现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率先创新出哲学逻辑方法: 图像法正位法,菱形判断表、范畴表两种样式。康德论证的先验逻辑,其实质是语言结构要受认识结构的制约。真理之间的关系不是无序排列的,而是按照菱形结构内涵三一体的形式排列起来的。真理的规则是知性和理性两个层次二律背反的形态。叔本华则从康德的菱形结构法中演绎出具有科学性的真理结构和模型, 即科学的真理应该符合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样式。将康德的哲学逻辑方法用河图模型来解析,此时得到的逻辑图像是这样的: 显然,在这个定位图中缺少河图中心五(真理的型)与河图十(事物的型) 两个环节里面的内容。直观形式的逻辑图为: 二、汉语逻辑思维的特点:求真务实汉语逻辑思维的特点与西方的逻辑方法不同,它严格遵循中国古代的道——河图模型以及老子对河图的论述和解读,从河图模型与老子的文本解析两种形式的对立统一中,人们可以创建起符合汉字属性的语法理论、哲学逻辑方法以及各种样式的思维规则。从形式上看,汉语逻辑学隶属于当代西方学者强调的自然语言逻辑学,它不需要借助西方的语法语言、符号形式,而是直接采用制图符号连线的形式,将语言逻辑结构展示出来。与此同时,紧紧抓住汉字具有的独特属性:能够准确定位在认识论模型上这一特点,在语言结构的基础上,添加代表认识结构的名词术语、哲学概念、范畴、规律、规则。由此体现出语言结构和认识结构的一体关系。以老子开篇的第一句话为例,逻辑解析的结果是这样的: 显然,在西方的语法理论中,人们找不到能够解析老子的“道可道非恒道”的结构方法,因为这种“一、二、三”的山形结构就是中国古代连山法的表现形式。它将康德设想的理性巴别塔的样式清晰地展示出来。事实表明,汉语逻辑学传授的河图模型法比西方学者撰写的各种样式的逻辑学理论要高明多了。因为西方的逻辑学理论没有上升到与辩证认识运动的客观规律相吻合的高度,只有中国特色的逻辑学,才受到河图模型法的制约,与辩证认识运动的规律性保持着高度的同一性。汉语逻辑方法在实践环节的应用形态,人们可以通过解析《画说汉字》给出的逻辑图像把握住。具体方法是为作者的逻辑图像添加自然语言标注的相关内容。下面是《画说汉字》的作者给出的原始图像: 汉语逻辑解析的特点是添加自然语言标注的诸多内容,解析的结果是这样的: 借助电脑动画的仿真技术,将思维运动过程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是汉语逻辑学与西方逻辑学具有的本质区别。西方的逻辑方法仅仅局限在静态的关系中,汉语逻辑方法上升到动态的关系层面,这样一来,在演示逻辑方法环节实现了与真实的思维运动相一致的样式。此时的逻辑关系已经不再是抽象的理性思辨的产物,而是直观地展示出人们看不到的真实的思维运动形态。以上就是河图模型法在解析《画说汉字》一书中发挥的威力。显然,这样的解析方法人们在西方的逻辑学著作中是看不到的。由此构成汉字的逻辑解析方法与西方的逻辑解析方法之间具有的本质区别。逻辑学研究的对象与哲学理论不同,它面对的不是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 而是语言文字的形态、属性。在此基础上研究文字之间的关系,句子的结构和文章的结构,揭示出辩证思维的运动形态以及它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汉语逻辑的本质属性是探讨思维和存在的矛盾关系。研究的最终成果是给出真理的型、事物的型,即思维把握真实存在的各种方法、手段、模型。这是汉语逻辑学比西方逻辑学传授的方法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地方——思辨深度远远超出了认识论视域即现象学视域的束缚,上升到思辨的极限——“致虚极、守静笃”的高度。在汉语逻辑方法的后面,不是抽象的认识形态——理性思辨方法,而是永恒不变的认识论规律——河图结构和模型。三、河图揭示出辨证认识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