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紫砂壶“玉琮”创作谈
摘 要 紫砂壶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是由丁蜀黄龙山孕育的紫砂土制作而成,更是紫砂匠人们几十代人努力和拼搏的结晶。用宜兴紫砂土制作的紫砂壶具有双气孔结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紫砂文化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紫砂壶“玉琮”创作谈
摘 要 紫砂壶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是由丁蜀黄龙山孕育的紫砂土制作而成,更是紫砂匠人们几十代人努力和拼搏的结晶。用宜兴紫砂土制作的紫砂壶具有双气孔结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紫砂文化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本文以紫砂壶“玉琮”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
关键词 紫砂壶;玉琮;造型设计;文化意境
紫砂壶兴于明、盛于清,最早由金沙寺僧人自做自用,后经供春创新才流传于世,至今以供春命名的“供春壶”一直是永恒的经典,被历代紫砂艺人传承并创新。提起“供春壶”都会想起供春的名字,像是一种文化烙印,不曾磨灭于历史长河中。紫砂壶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是由宜兴丁蜀黄龙山孕育的紫砂土制作而成,更是紫砂匠人们几十代人努力和拼搏的结晶。用宜兴紫砂土制作的紫砂壶具有双气孔结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以富有传统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题材进行创作设计,使其在不失实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文化价值,带给人精神层面的共鸣,实现文化的传承。紫砂壶“玉琮”(见图1)以中国的玉文化为创作主题,模仿玉琮的造型,经过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制作成壶,给人以深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感。玉琮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种礼仪玉器,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山西陶寺文化、甘肃齐家文化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址中大量出现,其中以良渚文化玉琮的出土与传世数量最多。玉琮的形状为方柱体,有单节的也有双节的。玉琮的表面有素面的,也有纹饰的。玉琮用途的代表性说法主要有三:祭地,象征皇后之权,代表女祖先。玉琮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古有云:“乱世藏金,盛世藏玉”。每一次玉文化发展的高峰,无一不与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时期相对应。更重要的是,玉自古就是神灵、高贵、地位、财富、儒雅的象征,也是皇玉、君玉、相玉、将玉的符号。在历史上,有很多帝王都爱玉如狂,比如宋徽宗赵佶,他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个出色的艺术家。他嗜玉成瘾,对玉雕工艺的发展给予巨大的影响。而乾隆则掀起了玩玉高潮,乾隆皇帝对玉的喜爱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们玉文化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玉癡。“玉玺在手,天下我有”,玉文化始终贯穿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同时玉器也是祭祀、朝会、交聘等重要礼仪场合使用的重器。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温润道德予君子修身治世。“山有玉而草木润,人藏玉则万事兴”,玉作为温润与美德的承载,温和中庸。所以国人始终坚信,国无玉不盛,家无玉不富,人无玉不贵,唯有美玉真国色。
欣赏紫砂壶“玉琮”,此壶以方器为基本形制,身筒呈四方形,虽扁而浑厚有力,棱线曲中有直、直中有曲,棱角为圆润有余的钝角,使得身筒方圆相济、富有张力,给人以刚柔并济之感。这不仅在外形上与“玉琮”相契合,也契合玉刚柔并济的特点,外表温润柔和,质地却坚硬刚强,象征着“外柔内刚”的传统哲学和做人哲理。在制作上,方圆相济的方器对工艺要求极高,方器采用镶身筒的方法制作,在烧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