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组成成分相同的中药颗粒剂与饮片治疗风热感冒的对比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对于风热感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组成成分相同的中药颗粒剂和中药饮片进行治疗的差异性。方法 118例风热感冒患者, 随机分为中药颗粒组和中药饮片组, 每组药饮片组, 每组59例。中药颗粒组患者中, 男32例, 女27例, 年龄最大72岁, 最小19岁, 平均年龄(±)岁;中药饮片组患者中, 男31例, 女28例, 年龄最大74岁, 最小20岁, 平均年龄(±)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中药颗粒组 患者采用中药颗粒剂治疗, 即给予忍冬感冒颗粒, 该药物主要为棕黄色或褐黄色颗粒, 存在微小的气味, 味道以甘为主, 存在少许苦味, 其主要成分为山豆根、板蓝根、锦马贯众、重楼、蔗糖、白芷、糊精、忍冬藤和鱼腥草。具体使用方法:3次/d, 1~2袋/次, 采用开水冲服, 连续治疗1周。用药过程中注意, 在服用这种药物时不能服用有滋补作用的中药, 患者需忌烟忌酒, 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腻生冷食物, 并且避免对于存在有心肝肾等脏器损害和高血压患者使用该药物[3]。
1. 2. 2 中药饮片组 患者采用中药饮片进行治疗, 中药饮片成分和中药颗粒组的成分相同, 炮制饮片的过程中, 各个成分和用量分别为:山豆根90 g、板蓝根180 g、锦马贯众135 g、重楼90 g、蔗糖700 g、白芷90 g、糊精200 g、忍冬藤180 g、鱼腥草270 g, 加青蒿90 g。对于诸药通过炮制形成12 g/袋的中药饮片, 患者用药时, 将中药饮片放在清水当中通过文火进行煎煮, 或者直接以温水送服, 2次/d, 连续治疗1周[4]。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对于患者发热症状、咽喉疼痛症状、流黄鼻涕症状和咳嗽症状的消退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 根据患者临床体征的改善程度, 体温是否恢复正常作为主要的治疗效果的判定依据。若患者的咳嗽、咽痛和流黄鼻涕等风热感冒症状体征彻底消失, 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 则为痊愈;经过治疗后, 若患者的咳嗽、咽喉疼痛和流黄鼻涕等风热感冒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水平, 则为显效;若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存在一定的好转, 患者的体温和治疗前相比, 存在明显下降, 则为有效;若患者治疗未达上述标准, 甚至存在恶化, 则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檢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中药颗粒组患者中痊愈 20例、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4例, %(55/59);中药饮片组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6例, %(53/59);中药颗粒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中药饮片组, 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