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性质存在激烈争论,随着对洋务运动研究的深入,对其 性质的认识逐渐达成一致,多数人认为,洋务运动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 地主阶级所进行的一次改革运动。
首先,在“内忧外患”局势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崛业,包括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不仅不能使处于帝国主义 经济和封建经济夹缝中的民族资本主义加强竞争性,相反削弱了它的力量,阻碍了它的发 展。 最后,从洋务派民用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前途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洋务派的 民用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官僚资本的性质越来越明显,阻碍民族资本的发展越来越严重。
5、作者:龙光沛 题目:《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出处:《贵州文史丛刊》1992 年第 1 期
中国和日本两国国情相似、背景相同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前,两国又文化传统相同, 都属于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的东方文化,社会、政治制度基本相似,都是封建专制国家,封 闭的社会;经济基础相同,同是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封建经济;民族命运也极相似,同遭 西方殖民势力侵略。中日两国的洋务运动都是自上而下地开展的。尽管中日两国曾经同处在 相似的基础和起跑线上,都进行了旨在发展工业和经济的维新,但结果却完全不同,日本的 国力、经济力全面上升,实现了经济现代化;而中国的经济却未能起飞,仍停留在半封建半 殖民地的社会。日本为什么能够成功,主要是他们首先向西方民主政治学习,通过议会公决, 采取了一系列破除封建制度束缚的改革措施,充分运用国家法律手段,颁布鼓励发展工商业 的法令,以保护新兴企业和资助弱小的民族工商业;改造了封建的上层建筑,以适应社会经 济的进步,使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6、作者:王继平 题目:《洋务运动与中国现代化》 出处:《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 年第3期
洋务运动及其伴随而来的洋务思潮,对传统的变易观、“夷”“夏”观、义利观、本末观 的冲击和突破,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一系列新的观念,使古老封闭的文化 价值观念发生了动摇,同时它又必然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发生影响,推进社会物质文明 的现代化进程。在文化观念意识上,洋务思潮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念、建立了“以工商 立国”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观念意识;在社会经济方面,洋务派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和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先进生产力,在社会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诸领域推进了现代化运动,
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若干特征,使古老的中国终于向开放和现代化迈进了一步。因 此,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阶梯。
7、作者:党德信 题目:《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要恰如其分》 出处: 《人民日报》1981 年 4月 30日
洋务就是夷务,就是指和外国交涉的一切事物。洋务派官僚通过建立军火工业,加强清 朝封建国家的武装力量, 求富更使封建买办性官僚集团发财之富。为了维护没落地主阶级的 反动统治,洋务运动是必然的结果。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政权 的重重压迫和束缚,从而决定了它的命运只能是在坎坷不平的崎岖小路上缓慢而又艰难地前 进。
8、作者:苑书义 题目:《洋务运动与抵御外侮 从李鸿章办洋务谈起》 出处:《光明
日报》1980年9 月 16日版 李鸿章举办洋务,对于外国侵略者虽然不无抗争之意,但就其主要方面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