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尘肺病诊断标准.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尘肺病诊断标准.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12 2022/6/7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尘肺病诊断标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尘肺病诊断标准
,其余为强制性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5906—1997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2诊断原则
尘肺诊断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确切的职业性粉尘接触史。
尘肺病人虽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某些实验室检查的异常,但均不具有明确的特异性,因此只能作为尘肺诊断的参考。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重点是排除其它肺部疾病,如肺结核、肺癌及其它各种弥漫性肺纤维化、结节病、含铁血红素沉着症等。
3尘肺X射线分期
根据X射线胸片影象学改变的程度,将尘肺分为:一期尘肺(I)、二期尘肺(II)、三期尘肺(111),“0”为无尘肺。各期内分别增加的O+、I+、II+、III+只是为更好地进行动态观察和健康监护,不是独立的一个期别。
4小阴影密集度的判定
本标准规定的尘肺X射线分期中的小阴影的总体密集度,是在对小阴影密集度分肺区判定的基础上对全肺小阴影密集度的一个总体判定。判定方法是以最高肺区的密集度作为总体密集度,以4大级分级表示。
根据需要,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判定时可使用4大级分级或12小级分级。
5关于动态观察胸片
尘肺X线影象学改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有动态系列胸片可为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因此规定只有一张胸片不宜作出确诊。但特殊情况下,如确有把握能够排除其它疾病,或有病理检查结果,亦可考虑作出诊断。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尘肺诊断标准名词及判定方法
1肺区划分方法
将肺尖至膈顶的垂直距离等分为三,用等分点的水平线把每侧肺野各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区。
2小阴影
指肺野内直径或宽度不超过10mm的阴影。

小阴影的形态可分为圆形和不规则形两类,按其大小各分为三种。小阴影的形态及大小以标准片所示为准。
、q、r表示:
p:;
q:,不超过3mm;
r:直径大于3mm,不超过10mm。
、t、u表示:
s:;
t:,不超过3mm;
u:宽度大于3mm,不超过10mm。

阅读胸片时应记录小阴影的形态和大小。胸片上的小阴影几乎全部为同一形态和大小时,将其字母符号分别写在斜线的上面和下面,例如:p/p、s/s等;胸片上出现两种以上形态和大小的小阴影时,将主要的小阴影的字母符号写在斜线上面,次要的且有相当数量的另一种写在斜线下面,例如:p/q,s/p,q/t等。

指一定范围内小阴影的数量。小阴影密集度的判定应以标准片为准,文字部分只起说明作用。读片时应首先判定各肺区的密集度,然后确定全肺的总体密集度。
:0、1、2、3级。
0级:无小阴影或甚少,不足1级的下限。
级:有一定量的小阴影。
级:有多量的小阴影。
级:有很多量的小阴影。

小阴影密集度是一个连续的渐变的过程,为客观地反映这种改变,在四大级的基础上再把每级划分为三小级,即0/-,0/0,0/l;1/0,1/1,1/2;2/1,2/2,2/3;3/2,3/3,3/+,目的在于提供更多的信息,更细致地反映病变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和医学监护。读片及记录方法如下:将胸片与标准片比较,先按规定的四大级判定分级,若其小阴影密集度与标准片基本相同,先记录为1/1,2/2,3/3。若其小阴影密集度和标准片比较,认为较高一级或较低一级也应认真考虑,则同时记录下来,例如2/1或2/3,前者含义是密集度属2级,但1级也要认真考虑;后者含义是密集度属2级,但3级也要认真考虑。

判定肺区密集度要求小阴影分布至少占该区面积的三分之二;
小阴影分布范围是指出现有1级密集度(含1级)以上的小阴影的肺区数。
总体密集度是指全肺内密集度最高的肺区的密集度。

指肺野内直径或宽度大于10mm以上的阴影。

指局部小阴影明显增多聚集,但尚未形成大阴影。

长期接触石棉粉尘可引起胸膜改变,如弥漫性胸膜增厚、局限性胸膜斑。胸膜斑系指除肺尖部和肋膈角区以外的厚度大于5mm的局限性胸膜增厚,或局限性钙化胸膜斑块。
接触石棉粉尘,胸片表现为0+者,如出现胸膜斑,可诊断为I期;胸片表现为1+者,如胸膜斑已累及部分心缘或膈面,可诊断为II期;胸片表现为11+者,如单个或两侧多个胸膜斑长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