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七一”党员延安参观学习心得.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一”党员延安参观学习心得.docx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2/6/7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一”党员延安参观学习心得.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七一”党员延安参观学习心得

  为进一步学习党的光荣历史,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养。6月21日,集团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前去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参观缅怀革命旧址,接受中国革命老式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七一”党员延安参观学习心得

  为进一步学习党的光荣历史,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养。6月21日,集团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前去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参观缅怀革命旧址,接受中国革命老式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变化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哺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贵重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精神支柱。
  当6月21日的第一抹阳光洒向大地时,我们的中巴车已行驶在陕西富县的黄土地上,人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怀揣着无限的憧憬和期待,走进了魂牵梦绕的红色圣地。
  在课本的记忆里,年轻的战士唱着高亢的革命战歌走进我的梦;毛主席和百姓共坐一种炕头闲话家常的情景感动我的心;尚有黄河大合唱的吼叫,这一切所有在深深的牵引着我。我甚至遗憾自己没有出生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去亲历长征的壮举,倾听战马的嘶鸣,感受这块滋生着纯朴、善良、勤快、勇敢、平等、友爱的纯美圣地。目前,延安这个我向往已久的黄土地已逐渐撩开神秘的面纱,轻轻向我走来……
  “凉爽山下楼宇聚,杨家岭上眷思回,郁郁枣园揖老树,巍巍宝塔沐朝晖。”走进这些令人敬佩的革命遗迹,激情如潮。延安的宝塔是革命的标志和象征。“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这两句话相信是所有中华子女所有耳熟能详的。宝塔山没有参松翠柏,也没有亭台楼阁,但它有的却是延安的红色革命精神。建筑古朴简朴却显得庄严肃穆,不需要多美的语言形容它,只是静静地感受着宝塔山的魂、延安的魂、中国革命的魂!
  走进昔日的杨家岭、枣园,走进毛泽东和她战友们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土墙窑洞、老旧的窗棂、开裂的木头……抚摸着这些岁月留下的痕迹,穿梭于一张张贵重的老照片中,我的内心激荡起无限的崇拜。毛泽东住过的简陋房屋、周恩来用过的老旧纺车、朱德睡过的单薄床铺、刘少奇用过的熏黄油灯,尚有那小菜园、小石桌……每一件文物所有有一段段艰苦而动人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影像,听到了时光的对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延安就没有新中国。真正理解到毛泽东在延安工作和生活了十三年之久,诸多出名的革命理论在延安完毕,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后来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本。
  站在低矮老旧的土窑洞上,仿佛看见了窑洞里灰暗的油灯彻夜未熄,仿佛听见了有人在说话。在这间窑洞里,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所有是“纸老虎”的出名论断,用气吞山河的豪迈,消除了“怯美论”,以“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凝聚力,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