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SANYHUASANYUA8Q8-SANYUA1688】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
绪 论 )
(四)(1970年以后)
特征: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更重视将城市中的绿地与城市的自然地形、河流、湿地等相结合,并把各种类型的绿地连成网络,同时考虑城市绿地与城市范围以外广阔的自然地段的联系,使城市完全融入绿色环境,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的新趋势
※ 广度上的拓展
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区域规划
※ 深度上的拓展
土地、植物——水文、大气、动物、微生物、能源、城市废弃物等
※ 新技术的运用
红外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三、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状况、问题及前景
对城市绿地重要性认识不足;
绿化指标普遍偏低,绿化水平总体不高;
城市绿化水平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第二节 城市绿地的分类
一、原有分类标准的
问题:
1、两种标准造成统计中的混乱
2、绿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缺少协调关系
3、新的绿地类型需要统一规范
4、某些名称无法准确反映绿地的主要功能特性。
二、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2002年
城市绿地—指以自然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五大类、十三中类、十一小类)
G1公园绿地 G2生产绿地
G3防护绿地 G4附属绿地
G5其他绿地
第三节 各类绿地的特征
一、
(一)a、全市性公园:
a=10-100公顷;r=2000-3000m;≤30min(乘车)
区域性公园:
a=5-10公顷;r=1000-1500m; ≤15min(步行)
b、内容设施较为完备、规模较大、质量良好;
c、有较明确的功能分区(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安静休息、儿童游戏、动植物展览、园务管理等);(图)
(二)社区公园
a、居住区公园:
a=2-5公顷,r=500-1000m,步行5-10min;
b、小区游园: r=300-500m
(三)
1.儿童公园:
a、用地5公顷左右;
b、尺度合适、色彩明亮、造型活泼、装饰丰富、植物无刺无毒;
c、分区设立(学龄前、学龄、幼儿)、接近居民区,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
2.动物园:
a、在大城市中一般独立设置,中小城市常附设在综合公园中;
b、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必要时需设防护带;
c、如果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独立布置;
3.植物园:
a、尽可能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
b、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
4、历史名园
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5、游乐园
6、体育公园:
a、运动场地和设施可集中也可分散布置,最好能利用起伏地形做看台;
b、用地大(>10h㎡),建设投资大,养护管理费工,一般设一到三处;
c、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四)
a 、常与道路、河滨、海岸、老城墙等结合;
b、有相当宽度(10m以上),可设小型服务设施;
c、需有专供游览休息的宽敞游步道,与城市交通道路有绿带相隔;
(五)街旁绿地
二、
★只要能为城市提供苗木、花卉、草坪、种子的各类圃地都可计入生产绿地。但其他季节性或临时苗圃、从事苗木生产的农田、单位内附属的苗圃等不计入生产绿地。
★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生产绿地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
三、
卫生隔离带——常设置于工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殡葬场等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
道路防护绿地
城市高压走廊绿带——城市高压输电线路下方一定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防风林——通风防风
安全防护林——常布置于易于发生自然灾害和具有危险隐患的区域
城市组团隔离带——在城市建成区内以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在生态敏感区域规划建设的绿化带。
1、居住区绿地——组团绿地。宅旁院落绿地、居住区公共建筑附属绿地、居住区道路绿地
2、道路绿地——道路绿带(行道树绿带、分车隔离绿带、路侧绿带等)、交通岛绿地(中心岛、导向岛等绿地)、交通广场、停车场绿地
3、公共设施绿地——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设施的附属绿地
4、对外交通绿地——对外公路、铁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地
5、其他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