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把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的平衡.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把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的平衡.docx

上传人:jiyudian11 2022/6/8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把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的平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把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的平衡
创新是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但在历史上金融发展往 往沿着“危机―管制―金融抑制―放松管制―过度创新―新 的危机”的路径演进。要跳出这样的循环,必须把握好金融 创新、金融效率和金融稳定的平衡,不断完善金融监管理往往易于确认,但如何识别并量 化其中的风险常常并无先例可循,由于确认收益和风险的不 对称性,在创新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容易提高风险偏好。例 如,2004 年,银行和评级机构将次级抵押贷款的预期损失率 设定为 %,而事实上,危机发生后次级抵押贷款的实际损 失率是这个数据的数倍。
金融创新产品发展变化迅速,日益繁复,增加了风险的 复杂性。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金融衍生品规模极度 膨胀,设计越来越繁复,往往是靠复杂的数学模型估值,定 价难度很大且缺乏必要的透明度。而且对其基础资产质量缺 乏有效管理,经过多次打包后,创新的衍生产品日益脱离实 体经济需求,投资者很难理解其结构和风险链条。与此同时, 风险管理责任不明确,很多金融机构对于自身在这些产品上 承担了多少风险敞口也并不清楚。由此造成风险的复杂性、 突发性和传染性均大大增加。
一些金融创新以监管套利为目的,增大了风险的隐蔽 性。监管套利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钻空子”,主要 指金融机构利用监管差异和模糊地带,选择按照相对宽松的 标准展业,以此降低监管成本、规避管制和获取超额收益。 这种对于监管、会计、税收等制度的套利行为,对经济社会 的附加值不大,但使得风险更加隐蔽。甚至还有一些机构打 着创新的幌子,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这些监管套 利行为游离在监管范围之外,其风险性质和规模不易确定, 增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金融风险,严重妨碍了公平竞 争,并削弱了监管的公信力,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 些金融创新脱离实体经济需求,容易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 近年来,国际上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迅速发展的影子 银行,2007 年主要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达到 60 万亿 元。一些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产品,并非出于实 体经济发展需要,实质是参与者获得超额利润和监管套利、 “自娱自乐”的平台,成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深化和蔓 延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中国金融体系运行总体稳健,影子银 行作为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在服务实体经济、丰富居 民投资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其中可能存在的系 统性风险隐患不能掉以轻心,要增强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 在发挥金融创新积极作用的同时,将负面影响和系统性风险 降到最低。
三、更好地把握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平衡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仍处在“新兴加转轨”的阶段,金融 监管部门不仅肩负着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 同时还面临着推动金融创新、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可持续 发展的任务。这两种角色之间既存在一定冲突,也具有内在 一致性。监管者应当把握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平衡,做到鼓励 与规范并举,培育与防险并重。
金融机构要在金融创新中践行四项原则。一要围绕服务 实体经济这条主线。将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金融需求作 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防止监管套利或者金融业自我循 环。二要把依法合规和稳健经营意识贯穿到金融创新的全过 程。在创新中要做到“心中有法,行为有度”,遵循良好的 监管要求和会计标准,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 会计记账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