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文化逆差 中国“文化逆差”几个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3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化逆差 中国“文化逆差”几个反思.docx

上传人:zongzong 2022/6/8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化逆差 中国“文化逆差”几个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文化逆差_中国“文化逆差”几个反思
“文化赤字”有所缓和,但逆差仍旧明显  “软实力”理论提出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中国文化在全球传播有很好的前景,理由有两条:一是中国对我国文化“走出去工程”的反思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
  为何未能发挥我国大国国内市场规模的天然优势?按照以影视产业为代表的内容产业的既有研究结论,共同消费品(文化产品)的文化折扣和国内市场规模的相互作用是获得文化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核心原因。这一基于美国经验样本的研究却无法解释我国当前“文化赤字”的困窘。
  为何我国超大国内市场规模未能成为国际贸易竞争优势构建的天然基础?究其原因在于,我国文化产业国内市场政策目前是以文化集团方式强化行业与区域垄断为价值取向,区域各自为战,在国内交易不充分的背景下直接参与文化国际贸易,相互杀价,恶性竞争,最终形成“大国市场规模,小国经济实现条件”的“诸侯经济”模式。我国目前明确提出文化强省和文化立市的省级区域已经超过30个,区域分割与垄断最终消解了我国大国国内市场规模的优势。而以研究国际竞争优势而著称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的研究却表明,一个国家中有竞争力的产业往往是不均衡分布的,集群而不是集团是培育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模式。上述文化产业政策面向国际市场价值取向和面向国内市场的价值取向相背离,最终导致我国文化“走出去工程”成为无源之水,在创新能力培育层面效果不甚理想。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第一输出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为何我国国际贸易的已有竞争优势无法向文化内容产业扩散?我们认为,我国现有国际贸易竞争优势主要源于低廉的劳动力资源,这一优势抵消了区域分割的负效应,而且掩盖了这一危机的存在。但是,如前文数据显示,这种资源优势在文化制造业这一文化硬件生产中得到延伸,在以文化创意为主的内容产业却无法发挥作用。内容产业繁荣所需要的是以创新创意能力培育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而非基于低廉劳动力模仿复制的低成本优势。很显然,我国文化“走出去工程”的主要目标在于文化价值输出,而非简单的经济收益。我国现有文化“走出去工程”的扶持政策大多是由其他一般性经济行业照搬到文化行业而来,这也是为何过去十年我国文化制造业国际贸易成绩显著,而内容产业却依然逆差明显的主要原因。因此,文化内容产业实际上还担负着我国国际贸易竞争优势转型探索的重任,即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当前不断被消解的情况下,我国国际贸易如何从既有的劳动力资源依赖转向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










  对政策扶持的效用期待过大。作为发展中国家,政策扶持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