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天干地支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188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天干地支课件.ppt

上传人:bai1968104 2022/6/8 文件大小:1.1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天干地支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天干地支
2009年8月23日
1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23
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支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B、干支纪年
24
干支纪年的前身: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纪年。可是,其实是类似的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位置来纪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
25
木星(太岁),所以太岁约86年会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而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26
干支纪年的规矩: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如1864年为农历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年为农历乙丑年,1925年同为农历乙丑年,依次类推。
27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是为岁首,不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例如,1984年大致是岁次甲子年,但严格来讲,当时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28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
天干:年份除以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减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减3为负,则加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除以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减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减3为负,则加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为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辛酉)
29
30
31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
C、干支纪月
32
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天干地支纪月的规矩:
33
近似对应的月份与地支完全对应:
寅月 正月 卯月 二月
辰月 三月 巳月 四月
午月 五月 未月 六月
申月 七月 酉月 八月
戌月 九月 亥月 十月
子月 冬月 丑月 腊月
34
天干地支纪月的天干计算:
甲己之年丙作首
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必定寻庚起
丁壬壬位顺行流
更有戊癸何方觅
甲寅之上好追求
35
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