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中建八局低成本运营战略实施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建八局低成本运营战略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国霞穿越 2022/6/8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建八局低成本运营战略实施方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中建八局低成本运营战略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把握创新转型新要求,培育市场竞争新优势,根据局“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战略部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资委关于国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工作部署工期管控,各单位要转变传统的工期管理理念,强化“工期就是效益”,严格以合同工期为管控目标,加强工期履约考核,逐年提高按合同竣工和提前竣工项目个数占比,降低工期成本。
。各单位要深入研****和落实《工期及费用索赔与反索赔管理指引》(局商字[2017]610号),积极识别和应对工期及费用索赔与反索赔风险,重点提升履约资料支撑作用,促使项目管理人员诚信履约、精益索赔。
(四)强化设计管理,提高设计降本能力
。方案设计和图纸设计是控制建造成本的关键,要加快“设计引领”为主线的制度建设、职责分工和管理流程优化,加强各专业设计人员的配置,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设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效的能动性。
。通过主导设计管理,整合设计院资源
和专家资源,推进EPC项目在初步设计、勘测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阶段的设计优化前置,提高装饰、安装、钢构等专业方案设计和深化设计质量;把握项目建造标准、同类产品设计做法、设计指标情况、材料市场供求等要素,进行设计优化,实现采购便利、建造高效和成本降低。
。围绕成本管控,要成立设计优化小组,统一协调各专业间以及专业与设计院之间的联动,发挥项目“铁三角”主动性,将施工经验与教训加入设计,避免现场返工、降低施工难度;通过及时进行图纸交付,保证专业分包进度;通过优化各专业接口的设计做法,解决图纸的错漏碰缺等问题,降低成本浪费。
5
(五)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创效能力
。施工方案应经技术组织、商务评价后实施,特别是有关工期、质量、安全的重大技术方案,项目经理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审慎研讨,经综合评价确定成本最优方案,并做好交底工作;对超高层、大型公建等项目主要施工方案应标准化、模块化;要加大新型模架体系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做好使用后的总结改进,提高科技创效水平。
2•发挥BIM平台优势。贯彻“BIM+管理前置”的理念,将项目策划做细做实,助力项目精准管控;以BIM为抓手,助推项目设计优化与深化工作,从设计源头降本增效;利用BIM技术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反复模拟,做到工艺可行、工期可控、安全可靠、成本最省;推广BIM虚拟技术,替代传统安全体验区、质量样板等实体,降低成本投入;应用BIM项目管理平台,实现参与各方信息共享,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投入。
。“质量关乎成本,精品源于过程”。要技术准备先行,质量策划同步,通过严格技术交底,提高工序质量,控制质量通病,检查试验合规,分包管控到位,借助“互联网+质量”信息平台,强化质量过程监管,提高工程一次成优比例,降低创奖成本和维保成本。
(六)深化招采模式,降低分供采购成本
。要降低专业分包占比,扩大主材自购范围,提高采购效益;掌握不同物资设备的品牌特点、规格型号和性能参数,研究建筑产品的功能特点,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实现采购的经济适用;二级单位商务管理部要严格落实局标准化手册要求,审核拟招标项目的分供方、租赁方的控制价,确保采购价合理。
7
。采取供应链融资模式,降低采购资金成本;推行云筑集采平台和电商采购,提高采购效率;推进战略集采、厂家直采和区域联采,实现采购规模效益。
建立采购数据库。生产、技术、合约和商务部门要协同建立采购数据库,包括分供商资源库、材料设备品牌库、分供指导价格库、分供招采管控要素库、分供合同范本库等;按季度发布全局同期同城主材采购成本对比情况,进行价格预警。
(七)加强精益管理,拓宽降本增效空间
。各单位要比对主要成本控制指标清单(详见附件1)中各项管控目标,实行底线管理,并比对项目成本管控要素集成库(详见附件3)和企业低成本管理要素集成库
(详见附件4),落实关键环节、管理要素、应对举措和责任部门,实现精准控制。
“无策划不商务”。项目“铁三角”要协同联动,在项目商务优化中发挥核心作用;要围绕产品定位、功能需求和设计可能的变化等进行投标报价优化,投资概算策划要关注建安费用构成并做好加减法;要深化钢筋精益管理,在放样优化、技术优化和精算优化上下功夫;要建立临时设施分级标准,有效控制临设产值占比,加强项目资产建账、标准化配置及周转管理;要强化资金时间价值意识,严格结算责任考核,确保结算时效和效益;要重视竣工项目后评估与成本还原工作,加强总结分析评价和知识集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