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港式审美观
agnes chow 香港可能是全世界最新潮的城市。现在,香港的私营整形医疗市场,正以每年30%的幅度增长,单在黄页登广告的美容及纤体公司便已达4600所,恐怕在不久的将来,香港的7-Eleven也会有肉毒杆菌及透明港式审美观
agnes chow 香港可能是全世界最新潮的城市。现在,香港的私营整形医疗市场,正以每年30%的幅度增长,单在黄页登广告的美容及纤体公司便已达4600所,恐怕在不久的将来,香港的7-Eleven也会有肉毒杆菌及透明质酸等商品出售!
整容这玩意不单限于女性,男人整容的比率现已高达15%。对于这些人工的型男索女来说,化妆打扮早已沦为“最低消费”,为了保持青春与魅力,抑或为了达到权力与欲望,他们都早已豁出去了,接受形形色色的“变种”手术,而且愈做愈上瘾,一发不可收拾。
市场,贵多不贵精
整容本是为了看上去没老态,何以整到最后总是大同小异,看起来都有点怪怪的?这现象正好反映了香港资本社会的一些弊病:整容与经济类同,均为实证科学,不能单凭数字及客观的描述来准确地达到目标,而是需要具有眼光及经验,甚至需要亲历其境去感受,才能融通掌握。
香港人做生意首谈经济效益,整容也得追求规格化、标准化和典型化,必须能够无限复制才成,而不能以个别化或个性化的模式去经营。因此,市面上亦只能够提供几个整容“样板”给客户选择,有如楼下那间茶餐厅,只会提供A、B、C三种早餐。换句话说,不论是价钱或是代言人效应,甚或是健康风险评估的差别有多大,都只是商家利用包装手法,从而使产品及服务看起来更多样化,是他们投其所好的掩眼法。
另一个在香港常见的问题,就是人越是“专业”,越不会自律!眼见美容生意已开到成行成市,相信未几市场需求便会达到饱和,在医学美容缺乏监管的现状下,谁又会花多年时间来接受整形专科医生所需的训练?不少妇科及家庭医生,顶多只是修读过跟整容医学有关的短期课程,便迫不及待“捞过界”分一杯羹。金融机构亦然,规模越大就越“无王管”,而一众欠缺危机意识的消费者,以为名店就代表了“低风险”,从而掉以轻心,结果很有可能蚀掉老本,抱憾终生。
人性,比港姐还丑
人类是会被互相牵引及影响的团体动物,而团体往往是欠缺思考的,以为只要人人都做的事,便是合理的事。懂得利用这种人性来制造机会的商家,就是赢家。例如把意味着德言工容的“香港小姐”丑化,对媒体的收视来说的确有正面影响,可谁又理会港姐其实是人们眼中香港的代言人?
佳丽要靠“丑”而留名,虽让人失望,但也在公众意料之中。为求再掀高潮,香港无线高层一句“港姐评选条件没列明不准整容”,顿时令每位候选者都看似有过整容史,选美比赛遂变成整型医院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