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游白云寺.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游白云寺.doc

上传人:十二贾氏 2022/6/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游白云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游白云寺
仇天寿 白云寺又名南十方院,位于太原城南狄村附近红土沟的深处,原为唐代名相狄仁杰为其母建的观音堂。明代时叫净业庵、清凉寺,清康熙年间进行扩建,取名白云寺。
白云寺的得名来自一则传说:一年暑天,狄仁杰回家探亲途经一游白云寺
仇天寿 白云寺又名南十方院,位于太原城南狄村附近红土沟的深处,原为唐代名相狄仁杰为其母建的观音堂。明代时叫净业庵、清凉寺,清康熙年间进行扩建,取名白云寺。
白云寺的得名来自一则传说:一年暑天,狄仁杰回家探亲途经一座古寺,因酷热难挡,欲借伞遮阳。寺院一老僧要求与他对弈,约定赢棋方可借伞。经过一番对弈,狄最终瑕胜。但老僧却未借伞,只是说:“施主,会有人替你撑伞的,请起程。”狄仁杰带着满脸的疑惑赶路,一路上尽管骄阳似火,可蓝天下始终有朵白云跟着他飘浮,犹如一把“天”字大伞替他遮阳,使他免受了许多的暑热。最后,这朵伴他一路的祥云在离狄村不远的红土沟上空停留不动了。狄仁杰回家后,得知母亲正在为建观音堂选址,于是决定将观音堂建在那白云停留的红土沟。以后这座观音堂屡加扩建,形成后来的规模,寺名便以传说而立了。
去年盛夏,我和朋友去游白云寺。这天恰逢农历6月19日,七里八乡前来烧香拜菩萨的人如潮水一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步行的,以车代步的,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走近红土沟,地势渐渐高起来,一条不太宽的道路从林立的土崖中开出,一直向远处延伸,四野空阔,一片混沌初开的景象。
白云寺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红墙绿瓦,在周遭一片横列的近似粗犷的黄土堆成的天然屏障面前,显得特别的炫目耀眼,恰如一幅镶嵌在黄土高坡上的五彩壁画。我们随人流来到山门前,瞩目高墙上书写的八个大字――“明心见性,渐修顿悟”,一种神秘感油然而生。进得山门,抬头仰望,只见古寺层层叠叠,连甍蔽空,几进的院落,逐院递高,被浓浓的绿树掩映着,幽深而肃穆。
进入第一座院子,只见场地宽阔,临门的一株参天古槐将其浓荫覆盖了大半个院子;院当中有一个好大好高、造形别致犹如宝塔似的香炉,香火甚旺。再往前是两层的厢房,正中有20几个条石铺就的台阶。登上台阶有平台,平台边有石栏护围。平台正中是间古色古香的房子,正中供奉着坦胸露腹总是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塑像,看着他不由得便会想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那副著名的楹联。弥勒佛像两边分别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塑像。与此房一字排开,在它的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小巧别致的钟楼和鼓楼。钟鼓楼与厢房各有一扇小门可通向白云寺的第二座院子。
这是一座方方正正、古朴典雅的旧式四合院,正北面的高阶上是“普光明殿”,属廊柱式的建筑,殿内有新塑的罗汉群像,个个造形奇异,气宇非凡,有伏虎的,降龙的,擒鹿的,生有长眉的……他们个个神通广大,能降妖驱魔,反映的是世俗间的万千气象,带给人们的则是几多的人生感悟和震憾,令人感到神奇而有趣。院东有伽蓝殿,供奉着勇武仁义的关公;院西为祖师殿。院中四周新栽的松树已高丈余,碧绿可喜。这院落的特别之处是在东西殿的背后各有耳院,西耳院里有“观音堂”,东耳院里有新建的“学****堂”。佛音缭绕,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韵。
从“普光明殿”右侧向第三座院落走去,来到白云寺的“真境”,一种清幽、荡俗、涤尘的感觉立即笼罩心神,使人平添游兴。这座庭院占地足有2000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