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6
文档名称:

护理质控中心护理常规.docx

格式:docx   大小:530KB   页数:28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护理质控中心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1772186**** 2022/6/9 文件大小:5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护理质控中心护理常规.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层医院
护 理 常 规护理质控中心
XXXX年XX月
第二十五章手术室护理常规238
第一节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238一、接、送手术患者常规238
二、器械护士配合常规239三、巡回护士配合常规240
四、常见手术配合常规240
2、术后护理:(1)术后取平卧位,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半卧位;待病情稳定, 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2)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引流患者,禁食2-3天:Oddi括约 肌切开成形术及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禁食5天,禁食期间应静脉补充营养。 肠鸣音恢复后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或软食,逐步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富含 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3)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腹腔内出血及肝 性脑病征象,观察患者的黄疸消退情况。(4)T形管引流的护理:妥善固定,防 止因翻身、活动、搬动时被牵拉而脱出;引流袋放置时切勿超过胆囊平面,以免 胆汁逆流;保持通畅,定时由近端向远端挤捏T形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扭曲、 折叠及受压;观察并记录胆汁颜色、量和性质: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90 作;一般术后第10T4天拔除T形管,但应试行夹管1-2天,患者假设无腹胀、腹 痛、发热、黄疸等病症,可经T形管作胆道造影后拔管。(5)心理护理,稳定患 者情绪,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三、健康指导要点
1、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低脂、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饮 食,忌油腻食物,防止进食过饱。
2、T形管护理:带T形管出院患者,应指导患者做好T形管护理,预防感 染,防止脱落,观察胆汁颜色、量和性状的变化。如有不适或引流异常应及时就 诊。
3、定期复诊:非手术治疗者应坚持服药,定期复诊,出现不适病症及时治 疗。
四、考前须知
1、术后早期假设病人腹腔引流管内引流出血性液体增多,每小时超过100肛, 持续3小时以上,或病人出现腹胀、腹围增大,伴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 降等表现时,提示可能有腹腔内出血,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相应的 急救和护理。
2、术后病人假设出现发热、腹胀和腹痛等腹膜炎的表现,或病人腹腔引流液 呈黄绿色胆汁样,常提示发生胆瘦。
3、病情允许时应采取半坐或斜坡卧位,以利于引流,防止腹腔内渗液积聚 于膈下而发生感染;平卧时引流管的远端不可高于腋中线,坐位、站立或行走时 不可高于腹部手术切口,以防止引流液和(或)胆汁逆流而引起感染。
4、假设术后放置引流管,注意引流管周围皮肤的护理,应及时更换胆汁浸湿 的敷料,局部皮肤敷氧化锌软膏,防止胆汁刺激和损伤皮肤。
5、定期更换引流袋,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三、急性阑尾炎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女病人月经史、生育 史,评估饮食****惯,如有无不洁饮食史、有无经常进食高脂肪、高糖、少纤维食 物等。既往有无急性阑尾炎发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肾与右输尿管结石、 急性胆囊炎或妇科疾病史,有无手术史。老年人还需了解是否有心血管、肺部等 方面的疾病及有无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病史。
2、病症和体征
(1)局部:评估有无腹痛及其伴随病症。评估腹痛的特点、部位、程度、性91 质、疼痛持续的时间以及腹痛的诱因、有无缓解和加重的因素等,麦氏点有无固 定压痛。
(2)全身:评估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皮肤粘膜的改变。
(3)辅助检查:评估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了解腹部平片检查是 否提示盲肠扩张及CT或B超有无提示阑尾肿大或脓肿形成等。
(4)社会心理评估: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对手术的认知及心理承 受能力。
二、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护理
1、卧位:病人取半卧位。
2、酌情禁食或流质饮食并做好输液的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包括病人的精神状态、生命体征、腹部病症和体征以及 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未明确诊断前禁用止痛剂,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经非手术 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手术治疗。
4、对症护理:如物理降温、止吐,观察期间慎用或禁用止痛剂,禁服泻药 及灌肠。
(二)手术护理
1、术前护理
(1)评估病人全身情况协助病人做好各项前检查及准备工作。
(2)同情抚慰病人,认真回答病人的问题,解释手术治疗的原因。
(3)指导禁饮食并做好手术区皮肤准备,对老年患者应做好心、肺、肾功能 的检查。
2、术后护理
(1)按麻醉方式安置体位,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
(2)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腹部病症和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 医生并配合处理。
(3)切口和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 受压和堵塞;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及时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 操作;观察切口愈合情况,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发现切口出血及感染征象,及时 告知医生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