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六方市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101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六方市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5 2022/6/9 文件大小:10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六方市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目录
1基本情况1
河流概况1
岸线保护和利用现状4
2岸线保护和利用形势分析6
岸线保护和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6
经济社会发展对岸线保护和利用的需求7
岸线保护与利用控制条件分析7
3编制依据9
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原:市西南永漋平原,属江汉平原北端,由汉江多次泛滥沉积
而成,海拔高度27~40m,面积13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

六方市处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中段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交接地带。淮阳山字型构造形成于印支和燕山运动,主要由一组北西向褶皱和同向冲断层组成。分为三个构造带。王家大山——四股泉村左家畈一线以北构造带。以三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系下古生界震旦系至寒武系浅变质岩层,组成一系列北西向紧密倒转褶皱和同向冲断层褶皱带,断层走向延伸由10公里到10多公里。这组断裂有肖家冲断层、坪坝断层、天宝寨断层等。西部由元古界至打鼓石群地层组成背斜核部,下震旦系地层组成翼部,翼部岩层倾角较陡,核部较缓,断裂不甚发育,规模较小,走向延伸仅数公里。辉绿岩体侵入地层之中,奠定了北西向构造轮廓,燕山运动将其归并为淮阳山字形构造的一部分。
区域地堑为白垩纪红层第三系红层,岩性主要是沙页岩层,地基承载条件好,承载力标准值为135〜240kPa。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根据1994年7月出版的《建筑抗震设计手册》所提供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划定,六方市按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区设防。
六方市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
5

六方市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
多年平均气温16°C,(1970年7月),°C(1977年1月)。,。,平均相对湿度10%。,%,太阳总辐射年均112千卡/cm2,年际变化不大。全年平均无霜246d,初霜日为11月下旬,终霜期为3月中旬。
岸线保护和利用现状
岸线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取排水口岸线,跨(穿,河湖工程岸线,生态景观岸线和其它利用岸线(包括工业、仓储岸线、水电站工程岸线、水文站等占用岸线,。
随着现在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及交通建设对河湖岸线资源的利用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现行岸线资源利用管理因监督管理环节管理力量薄弱,对岸线管控相应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河湖岸线的合理利用和管理,规范河湖岸线管理秩序,实现河湖岸线河势稳定、防洪安全、沿岸生态环境良好的目标,合理规划河湖岸线保护和利用方案是保护河湖岸线的重要技术支撑和保障。
根据河岸现有基础建设和现状,六方市河长制办公室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湖北省河道管理条例》开展日常工作,强化河湖岸线监督主体作用,加强日常巡查执法监管力度,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促进城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开发利用河湖水资源和防治水害,促进河湖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长久发展。
六方市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后,在多级河湖长的机制下,加大了对河湖岸线保护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对河道违法采砂,破坏河道行洪,河岸垃圾随意倾倒等行为进行一系列果断措施,拆除了一批违法临河、跨河、拦河、涉河等工程建筑物。但由于六方市在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方面缺乏统筹协调,影响岸线的整体保护效果;岸线管理与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工作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岸线利用和管理缺乏统筹协调。
岸线保护和利用形势分析
岸线保护和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河岸线开发活动增多,城市建设和工业、交通业等迅速发展,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市建设和工业、交通也得发展,对河湖岸线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河湖岸线开发利用秩序和行为相对混乱,对河湖岸线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由于岸线的开发利用管理缺乏统一的规划,给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造成困难。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不够协调,无序开发的问题突出:岸线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高效利用;单纯重视经济效益,忽视防洪、供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功能;岸线利用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六方市河湖岸线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局部地区岸线利用布局不尽合理,对防洪安全、河势稳定、供水安全及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一定影响。有些建设项目由于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等,造成河岸冲刷,或导致局部河势失稳,对防洪安全及河势稳定造成不利影响。有些排污口布局不符合河段水功能管理的要求甚至布置在水源保护区,对供水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有的建设项目对自然景观及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局部岸线利用率低,岸线资源浪费严重。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