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焊后热处理设备》.ppt

格式:ppt   大小:1,485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焊后热处理设备》.ppt

上传人:文库姐姐 2022/6/9 文件大小:1.4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焊后热处理设备》.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焊后热处理设备
整理课件
目录
01
03
02
04
焊后热处理设备
简单概述
焊后热处理设备
近期发展
焊后热处理设备
施工工艺
焊后热处理设备
应用案例
整理课件
1
焊后热处理设备简单概述
第:执行DL/T868-2004的规定。
6)焊接热处理过程曲线(P、W、H、T)。
整理课件
6、意外情况的处理
P91钢属中合金马氏体耐热钢,具有较高冷裂倾向,焊接过程中的意外停顿,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大大降低焊接接头的综合机械性能。
:当焊接过程中突然停电时,应采取以下措施保护焊口。
,以防止停电。
,在焊接区10-20m范围内,备有可靠充足的氧、乙炔气。
整理课件
,并以书面形式要求在停电前24小时通知。
,及时用氧、乙炔火焰将焊口及附近加热至350℃以上并保温1小时缓冷,并尽可能快地恢复供电。
,尽快继续焊接。

如因设备损坏而导致焊口无法加热时,应继续焊接,并做保温处理,尽快修复设备。如暂时无法修好,可通过另一台设备继续加热焊接。
整理课件
如设备可以加热,但不能正确记录曲线时,可以将焊缝继续焊完,此时可用测温笔或测温仪测量层间温度,然后检修设备并做好记录。

在P91钢管道施工期间,特别是在施工露天焊口时,应随时掌握天气预报情况,尽量避免恶劣天气下施焊。
整理课件
:现场焊接时,应尽可能的将挡风设施绑扎牢固,挡风严密。突起强风时,可以临时采取加固措施,挡风设施应在焊口完成施工完成后方可拆除。
:如正在焊接时突发暴雨,应及时停止焊接,并做保温处理,确保挡雨棚不漏雨。
:环境温度突降时,应及时采取升温措施,使焊接区环境温度达到5℃以上。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3
焊后热处理设备近期发展


整理课件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与国际接轨,为企业提供了动力,增加了压力,既制造了机会,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外合资企业的建立,外国独资企业的涌入使国内制造业的产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表现在产品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上,但核心在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的高要求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它可以带动热处理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从而使机器零件的质量和寿命产生大的改观。热处理企业的设备更新给设备制造业带来了商机,但国产热处理设备由于工艺水平低、可靠性差,在对外开放形势下也面临激烈竞争,使许多国内热处理设备制造厂濒临倒闭。
整理课件
提高热处理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也是当务之急。与此同时,设备配套件、泵、阀、电器元件、仪器、筑炉材料等的质量和可靠性如果不能很快有大的改善,热处理设备的水平就不可能有大的突破,必定在竞争中继续吃败仗。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在实行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认真开展企业的ISO9000系列标准的认证、在生产过程中认真执行热处理各项工艺标准和热处理件的组织性能质量标准,才能使产品质量迅速上一个新台阶。
整理课件
在机器制造工艺过程中,热处理是耗能大户。其电能消耗一般为机械制造企业的20%~30%。据20世纪90年代调查,全国每年用于热处理的电能约86亿度(kW·h),占总发电量的1%左右。美国1996年热处理用电总量为59亿度,仅为我国用电的68%。我国机械工厂的热处理用电费用占生产成本约40%。可见合理选择热处理能源,有效和节约使用能源也是热处理生产技术发展和改造的重要出发点之一。电是二次能源,热电厂发一度电约需9196kJ的热能,发电的效率在30%~40%。如果热处理加热炉的热效率能达到80%,则按一次能源的利用率计算,综合热效率只有24%~32%。而利用天然气的燃烧炉,再加上利用烟道气的燃烧空气预热,综合热效率达到60%~65%是很容易做到的。因此在有条件使用天然气的地域,用燃烧炉代替部分电阻炉,从能源利用上是很有利的。
整理课件
先进的加热设备除能体现先进工艺外,节约能源是很重要的指标。热处理炉应有最小的散热损失,最小的炉衬蓄热,废热要充分利用,燃烧炉应有高效的燃烧器或辐射管,还要有合理的燃烧制度。合理选择工艺具有极大的节能潜力,而且可在极小的投入条件下获得明显效果。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用表面热处理代替整体热处理、简化工艺过程、合理选择工件材料等都是好的节能措施,关键在于生产岗位上的技术人员的节能意识的强弱。生产的合理组织,能源的严格管理也是节能的根本措施之一。提高热处理设备负荷,保持连续生产对于节能是非常重要的。从这层意义上,专业化生产是非常有利的方式。
整理课件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