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疫情期间的英雄事迹心得体会五篇
“不计报酬,不管生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随时听从命令,绝不退缩”!一封封来自各地有关单位、组织的请战书犹如最响亮的战斗号角,吹响了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战“疫”冲锋。下面是xx赛跑,一次次为患者争取生的盼望。今天,就让我们来结识其中的一位麻醉医生。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17支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17个重症病区。来自同济医院和各医疗队的18名麻醉医生混编成一支插管小分队,两人一组,24小时三班倒。
病床上的新冠肺炎患者60岁,有心脏病,几天来在高流量吸氧的条件下,氧饱和度还始终处在低位,如果短期内得不到改善,就会由于缺氧导致多器官损害。
待麻药起效后,王晶晶摘去患者的吸氧面罩,此刻,患者只能靠体内储藏的氧气维持循环,她必需要在30秒内将一根导管从患者口腔插入气道。
平时这样的插管动作王晶晶已做过几千次,但此刻,防护服、手套减缓了她的动作,眼罩、头罩模糊了视线。
精确迅速,几乎在同一时间,护士在导管近端接上呼吸机,患者的氧饱和度迅速提高至100%。监测仪器上的数据变化和声音提示,插管成功。这次操作她们用了不到20秒。
王晶晶是个85后,她总说自己是个迟到的战士。春节前由于曾在工作中接触了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进行了14天的隔离。所幸,最后核酸检测为阴性。还在隔离期时,王晶晶就发出了请战书。
随着危重症患者诊断关口的前移,这些天让王晶晶快乐的是,有更多的病人可以拔管,脱离呼吸机的辅助。
疫情期间的英雄事迹党员个人心得体会材料
目前,有数万名女性医务工作者在武汉抗击疫情的前线全力以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们是照亮生命的一颗颗最美的星。今天的《一线抗疫群英谱》让我们一起来结识两位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的女“战士”。
陈静:火神山医院IcU的硬核护士长
陈静是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的护士长,从穿防护服、隔离衣、戴护目镜到戴鞋套、洗手,保护每一名进出病房人员的安全是她时时刻刻挂在心头的事。
除了时刻提示医护人员注意防护,对于患者浮现的顾虑,陈静也是立即进行安慰。
诊断中,医护人员还要进行插管、吸痰,对于这样容易暴露的高风险操作,陈静总是抢着去做。
陈静曾远赴非洲利比里亚埃博拉疫区实行任务,具有丰富的传染病防治经验。IcU里几乎所有是危重患者,有些甚至没法通过语言沟通,她专门针对沟通困难的患者制作了一本《新冠护患沟通手册》。
乔杰:以坚韧温柔护佑生命
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院长,乔杰在武汉和团队并肩作战已经37天了。2月1日中午,乔杰接到任务,3个小时后就带领北医三院第二批援鄂国家队赶赴武汉。第二天,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组建危重症病房。
从病房改造到收治患者,乔杰带领团队仅仅用了30多种小时。通过她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病人已经治愈出院。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构成员,又身为妇产科和生殖健康专家,乔杰格外关注武汉孕产妇的安全和防治状况。她立即总结孕产妇、小朋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体现和诊断经验,纳入到最新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诊断方案》中。
在这场战“疫”中,武汉市约有11万名医务工作者,另有4万多名来自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增援湖北,其中女性约占三分之二。她们是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