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货币战争2读后感
人们说,把《货币战争》当作故事来读,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对于金融底子极薄的我来说,读这本有趣的“故事”,真的相称吃力。对于里面涉及的部分专业知识,我是一头雾水,例如,宋先生在书中提到,国际银行家最拿手的“剪羊毛在电视剧《悬崖》里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当一种人面对一门她陌生的语言时,很容易受到蒙蔽!我想我们在面对“金融”这门陌生的科学时,会不会也同样很容易受到每种蒙蔽呢?例如说:“有关专家”“有关部门”“国情”等等!
不管英格兰银行、还是美联储、还是罗斯切尔的家族、还是比尔盖茨、还是拿破仑、还是奥巴马……在%的状况下,我总相信这样一句话:战争是以消耗物资和生命体为代价的政治的延续,所有政治手腕的目的所有只是利益最大化!
如果你读了《货币战争》,如果你对这本书所论述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深信不疑,那么你就有理由相信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不会永远存在。
谁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美联储是不是国有,美国政府有无货币发行权?诸如此类在我们看来所有很肯定的问题在《货币战争》中却是完全不同样的答案。美国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美联储其实是私有的中央银行,控制美国货币发行和美联储的是潜伏在暗处的国际银行家,理所固然,她们才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货币战争》给你一种完全洗脑式的感觉。
本书作者宋鸿兵,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后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并获美利坚大学研究生学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前后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FannieMae和FreddieMac的高档征询顾问,核心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作者表达,《货币战争》是“集体的智慧”,它的信息来自那些长期在国际金融机构任职,或在华尔街摸爬滚打,在美联储从事技术支持和数据解决的人。固然,在你阅读本书的时候,你自然而然的会发现它远不是一种人所能完毕的!
书的前半部分向我们再现了自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3间国际金融市场乃至世界历史中所发生的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而最令人震撼和难以相信的也正是这部分内容。罗斯柴尔德家族从借钱给威廉王子开始,一步一步的控制整个欧洲的经济命脉,从而控制其政治局势。她们不顾本国家的利益,大肆的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和分派。以最大限度的为自己谋求利益。就像拿破仑所说:“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懂得何为爱国和崇高,她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后来国际银行家又用了近百年的时间将这套模式复制在了美国,并且比之欧洲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们和政府官员勾结建立了私有的美国联邦储蓄系统,使美国政府在发行货币时不得不向她们借钱而已国税作为抵押,近乎天才般的设计使她们轻而易举的骗过了整个美国民众,很少人懂得其实政府并没有货币发行权。但是银行家的野心并不止于此,她们把自己的势力渗入进美国各个重要的行业,例如交通、运送、工业制造等。她们制造经济大萧条和通货膨胀,以代号“剪羊毛”的行动进一步的剥夺人民财富,使人们在不明不白中失去了一切。书中引述美国第二十任总统杰姆斯的话:
“在任何一种国家里,谁控制着货币发行谁就是所有工业和商业的绝对主人。当你明白整个货币系统很容易的由很少数人用这样或那样的措施来控制时,你就不用她人告诉你通货膨胀和紧缩的本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