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铁道卫士—巡道工作者按:为纪念天兰铁路畅通 60 周年来临之际,谨以此文敬献给兰州铁路局全体职工, 表达一个天水人对日夜奋战在天兰铁路一线的铁路职工的敬意。新中国成立三周年后的 1952 年9月 29日, 是一个令天水人民难忘的日子, 在沸腾的欢呼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王世泰副部长为天水至兰州铁路通车剪彩。天水人民和天兰铁路建设者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载歌载舞, 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 这一难忘的日子, 永载在中国人民铁路建设史册中。从此结束了天水至兰州不通火车的历史,实现了陇海铁路全线贯通。-2- 记得那年的 9月 30 日,我和婆婆(奶奶) 、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及小妹起了个大早, 一起同村上的父老乡亲去看传说中的火车。我们来到卦台山隧洞口的一个大平台上, 迫不急待的站在那里, 看火车到底是个什么样儿。妈妈拖着我的小手, 爸爸抱着小妹, 同全村人一样向渭南镇火车站方向张望, 个个脸上表现出急切而又好奇的神情。约一小时许, 一条像巨龙一样的东西从东慢慢驶来,大家互相指点着,“看,火车来啦”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评论着这个庞然大物。那时刚开通的火车速度很慢, 大约每小时约 30-40 公里, 只见那列火车是由一个前进号蒸汽机火车头牵引,火车头上面有毛主席画像和彩旗,每个窗口装有彩带, 十分美丽壮观。快到卦台山隧洞约一百米时, 突然响起“呜……. 呜”的鸣笛声,感觉到脚下都在颤动,我们吓的赶紧捂住耳朵, -3- 人们一脸的惊讶和害怕。就在这时, 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毛主席万岁”,激动的人们这时都跟着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并招手向列车致意,望着列车在“噹噹….. 噹噹”很有节奏的声音进入卦台山隧洞向兰州方向远去了,人们还不愿散去,互相讨论着火车的神奇。、天兰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交通,拓宽了乡亲们致富的道路, 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更令我不会忘记的是为铁路行车安全高度负责的巡道工。( 1972 年前的天水火车站) -4- 我刚参加工作时, 在天水县白云石厂上班, 长期和铁路职工打交道, 办理运输业务, 在渭南镇火车站值班室经常听到值班员吨、摇、拐、叉(代表阿拉伯数字)等行车调度命令和“比赛”“好来”的对讲,最让我感动的是铁路巡道工。他们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真正称得上是铁道卫士, 他们日夜坚守在铁路线上, 长年饱受烈日、寒冻的侵袭, 黑红的面孔, 粗糙的双手。我单位有一间房子是借给巡道工交接班使用, 我常看见他们交接班的全过程, 接班职工签字完毕后出发时总背着一个帆布工具袋, 袋里装有螺母、螺栓、道钉、扳手、小木楔、记录本和交换的小牌子、两面小旗子( 一面是黄旗, 一面是红旗), 手提信号灯, 扛着一个道锤( 一头有拔道钉的缺口、一头是道锤), 身穿铁路工作服就出发了。天兰铁路刚通车时巡道工一班两个人, 一同去巡道, 后来随着线路安全程度的不断提高, 调整为一个人巡道。渭南镇以东是距离 8 公里的三阳川火车站, 是一段平坦的铁路线。以西是桥梁、-5- 隧洞,曲线穿峻约 11 公里的新阳镇火车站区间峡谷铁路线,巡道难度大。他们在巡道时伏天顶着火辣辣炎热天, 并受暴风雨的侵袭, 严寒天受刺骨的暴风雪吹打。他们行走在道心中间, 左看看、右看看,如有松动道钉,拔出后加上小木楔再打钉下去,螺母松动的用扳手上紧, 有滑丝现象的更换一个螺母或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