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平面交叉路口的事故特性
国内外对于危急地点及易事故地点相关讨论许多,其目的大都致力于降低其潜在危急性及事故严峻程度。本文主要介绍面交叉路口,以事故潜因法鉴别据危急潜因的地点并推断其严峻程度;惟该项方法存有危急潜因加权系数的订定正确与否,以及危急潜因是否考虑充分的问题。
许添本、饶智平则建立交通标志标线化平面交叉路口风险分析方法,考查行驶速率、交通量、转向比、车种比、设计速率、道路功能、平面交叉路口间隔、设计路型、进入平面交叉路口线型、平面交叉路口宽度、转弯半径、转向车道、转向储存空间、车道连续性、路面特性、渠化岛设置排水设施、交通标志标线位置与指示、信号灯掌握时相、清道时间、续进掌握、相关标志设置、相关标志标线设置、区位土地使用、视野、视距、路侧建筑线位置、渐进平面交叉路口特性、道路坡度、照明状况、植栽设置、公共设施位置等因素。
林良泰曾构建平面交叉路口整体平安水准,并考查行人交通量、交通量、车种组成、道路分类、平面交叉路口照明、渠化程度、视距、坡度、路面状况、车道数、车道宽、道路面积、铺装状况、气候、天色、减速状况、交通标志标线遵守比率、行人违规穿越比率、超速比率、超载比率、违规超车比率等影响因素。
5
曾平毅、林丰裕曾整理影响平面交叉路口平安程度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四个层面:
1.”人”:如行人交通量、守法性或违规比例、驾驶人生理状况等。
2.”车”:如行车速率、交通辆、车种组成、机车交通量等。
3.”路”:如平面交叉路口面积、冲突点数、道路等级、车道数、平面交叉路口渠化状况等。
4.”环境”:如气候状况、天色、平面交叉路口四周土地使用等。
该文指出,以往这些平面交叉路口平安评量方法分析所得的结果,并不易直接引出平安改善措施或了解事故与人(驾驶行为特性)、车(车流特性)、路(几何设计特性)、环境(交通环境特性)间关系,作为分析事故主因与讨论改善对策的依据。将来平面交叉路口平安程度评估指针的进展方向,或许可以朝于事故发生前就能评估出其潜在的危急程度,并透过评估过程了解一个平面交叉路口在人、车、路和环境等四方面的平安程度,便于指导改善方案的方向进展,盼望能在事故发生前先行改善以降低事故发生率。
 
6
在了解影响平面交叉路口事故的因素的后,紧接着交通工程师针对不同的改善理念,以交通工程的措施,针对造成危急的因素加以改善,以期达到降低事故发生与危急程度的功效。
汤儒彦曾将事故地点大致分为平面交叉路口、直线路段、弯道、夜间事故等四类,强调改善理念与措施重于设施项目与细节的观念,探讨工程设计应协作驾驶人的期望与习惯,并提出导引、突显、警告、阻滞、管制、禁制、防护及清除视线障碍等八项详细改善理念与措施,进行交通工程设施的设置与设计,以谋求事故的防止与减轻,请参见表1。其所提出的交通工程改善方法说明如下:
1).导引:导引驾驶人实行平安通过的行进方式或方向,以避开危急。包括诱导标、帮助标志、指示标志、路面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