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
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中的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
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中的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每篇课文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
腑的故事之中,谦虚、诚信、孝敬父母等优秀品质贯穿始终。《画家和牧童》本文讲述的是唐代
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
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而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率真、不
盲从、实事求是的品质也是难能可贵。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简洁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没有任
何空洞的说教。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给孩子们讲述空泛的道理,而要引领着他们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从而感受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读通、读准课文应该不是件
难事,关键是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读懂读好课文需要教师的点拨引领。其
次,大部分学生对于国画比较陌生,文中涉及国画的两种技法: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教师应通
过适当的资料补充,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另外,对于戴嵩和我国一些著名的画家,学生知道得很
少,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
设计意图
1、《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一学段朗读要求中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学习用”是指在老师的指导、示范下朗读,它强调了学习过程。同时,《课标》中还指出:
“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本篇课文故事性强,
文章语言生动有趣,读起来琅琅上口,适于进行朗读指导。所以基于教材自身的特点,以及《课
标》的要求,本教学设计的关键是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读准、读懂、读好课文,力求体现朗读指
导的层次性和有效性。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素养。”而《牧童和画家》一文除
了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推敲和进行实践的语言现象也比较明显。如句式“他的画一挂出来,
就有许多人观赏”“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近义词“夸赞、称赞、赞扬”等;人物语言也是绘声绘色,这些都是值得推敲、感悟的地方。所以本课教学设计,还力
求在读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学习文章遣词用句的方法,并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
的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