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8
文档名称:

苏轼与佛学.pdf

格式:pdf   页数:18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苏轼与佛学.pdf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14/12/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轼与佛学.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四川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苏轼与佛学
姓名:梁银林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
指导教师:项楚
20050101
苏轼与佛学苏轼一生与宰相无缘,却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苏轼生长于佛教传播相母其弟其继妻都信佛,对他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早在青少年时代,天性慧敏的****佛学而喜佛书,对维摩大士心向神往。苏轼一生漂泊无定,,博辩无碍,使他的学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自号东坡居士,曾经常到佛寺焚香默坐,自我反省,有过物我两忘,身心皆空的体验和感悟。总佛禅事典、或采摄佛经语汇、或点化佛学义理而为之,渗染着较浓的佛禅趣味,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简单地看作偈颂文字而大加贬斥,更不能以枯燥为由而一笔勾销。从总体上看,这些篇什并不是专为宣扬佛教经义而构制的宗教传单,而是从一个侧面记录、反映作者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的文学作品。因此,从佛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研究生梁银林指导教师项楚教授《苏轼与佛学》这篇论文主要从佛学的角度审视、研究苏轼其人和他的文学创作,探讨和揭示苏轼与佛学的密切关系,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苏轼思想及其文学创作,为深入研究中国文学与佛学的关系提供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当发达的四川,他自幼生活的眉山,与佛教圣地峨眉山相去不远,距著名的乐山大佛更近。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内,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十分浓郁,其父其苏轼就表现出亲近、喜好佛道的趣向。初仕风翔时,他在同僚王大年的引导下他都要遍游佛教寺庙,广交僧侣禅师,颇受薰染沾溉。苏轼大半生处在北宋党争的旋涡中,满肚皮的不合时宜,使他与当政者多有抵忤,政治上屡遭迫害,被贬谪到黄州、惠州、儋州。仕途失意,苏轼更“得意”于佛学禅宗。他研读佛教经典,深悟佛学要意,并将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的儒、道两家文化之,苏轼****染佛禅日久弥深,具备了较高的佛学修养。苏轼以笔砚为佛事。在其浩瀚无涯的文学海洋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或驱遣已构成其文学创作气象万千及大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这类作品,我们既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学的角度切入来研究苏轼,还复杂的他以复杂的原貌,对更全面、深刻地认识第一章、苏轼****染佛禅的历程。以时间发展为主要线索,紧密联系苏轼不同生活阶段的人生际遇和生存背景,对他学****佛禅的具体情况做出比较全面深于“信”,他主要是学****和汲取佛禅思想文化的精华,以资用于人生实践和提高精神境界。因此,本章主要从他对待佛教的态度、所喜欢的佛书、接受的佛学第三章、苏轼文学的佛学观照。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文学是他发表思想的最佳方式。苏轼较高的佛学修养,自然会表现在他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本章选是禅,两者并无分别相。在苏轼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诗意,触境皆是禅趣。探索苏诗的禅学意蕴,便是本章的主要内容。第五章、苏诗融摄佛书的诸种形式。苏轼熟悉大乘佛经和禅宗典籍,他在进行诗歌创作时,意之所到,信手拈来,遂成篇什。本章主要讨论苏诗简练事佛者,而不是虔诚的佛教徒。和了解苏轼及其文学创作,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拟从学佛****禅、佛学修养、佛禅与文学等几个方面,对苏轼与佛学的密切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全文共分为五章:入的论述,揭示他在佛禅路上不断修进的过程。第二章、苏轼的佛学修养。苏轼之于佛教,关键之处是在于“学”而不在思想及融通儒、释、道三家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取洗净心性、迁变无常、万相俱空等几个大乘佛学理念,对苏轼文学进行较为全面的观照、识别与解读,揭示其文学与佛学的内在关系。第四章、苏轼诗歌的禅学意蕴。禅道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两种异质文化有着更多的融通之处。在苏轼那里,禅不异诗,诗不异禅,禅即是诗,诗即典、采摄语汇、点化义理等几种融摄佛禅典籍的形式,由此可以窥见佛经禅典是以怎样的方式进入到诗歌创作的领地;同时还会看到,于佛禅的加入,又是怎样改变了诗歌的面貌。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其一、苏轼的佛教因缘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与地域文化背景的因素,也有家庭影响和天生慧敏的原因,正是各种条件的聚合,使苏轼一生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亲好佛道,但并不真正信奉佛祖,他终究只是一个士大夫之学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化精华,并深有感悟,多有心得,具有较高的佛学修养。但他又不是专精佛禅其三、佛学与苏轼一生的行事处世有密切关系,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熟诸多佛学典籍,他主要是用文学而不是哲学的方式来发表对佛教的看法,阐述他的佛学观点:他往往能够把受佛学启发而获得的深沉感悟和体念,举重若景的诗学传统;他成功的艺术实践,加快了宋诗议论化、哲理化的进程。因此,佛学与文学,说到底都是入学,两者的关系本来就很密切。文学是用形象越世俗烦恼的美妙境界。因此,这两种具有反理性特质的文化,在直指人心,拓展学术研究疆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而言,也是具有其二、苏轼学贯儒、释、道三家,若勉强以分别而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