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魏玛共和国时代的文学.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魏玛共和国时代的文学.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5/4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魏玛共和国时代的文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节魏玛共和国时代的文学概述①参阅 H· A. 格拉塞编: 《德国文学,一部社会史》第 8 卷,第 157 页。 1914 年帝国主义列强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四年的时间,在 1918 年9 月以德国无条件投降而告终。这次战争导致这个存在了近半个世纪的德意志帝国的彻底崩溃。在这一年的 11 月,德皇威廉二世逃往荷兰。 1919 年1 月,在德国文化名城魏玛举行了第一次国民议会, 成立了以社会民主党为主体的联合政府, 宣告了德意志共和国的成立, 这就是史称为的魏玛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从 1919 年成立到 1933 年希特勒攫取政权, 共存在了十四个年头。在这个短暂的时期中, 它从来就没有平静过, 几乎没有一年没有危机, 政治的、社会的或经济的, 就是在它相对稳定的 1924 — 1929 年也不是一个安定的时代, 然而这一时期包括文学在内的文化, 却是一个繁荣时期, 一种动摇中的繁荣。帝国的崩溃, 共和国的建立, 革命力量的发展, 相对说来, 有了更多的民主,更多的自由,各种社会矛盾的暴露和冲突, 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 促进思想的活跃, 这也为德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各种思潮相继兴起, 各种流派竞相登台。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点,魏玛共和国时代的特点就在于, 许多矛盾的力量并存和相互较量, 无论是在政治上、社会生活还是在文化上都是如此。从文学上看, 这是一个百花筒的时代。魏玛共和国分为三个阶段,危机时期和从 1924 年至 1929 年的相对稳定时期, 1929 年秋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个共和国随之也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急和政治危急之中, 最终导致法西斯 1933 年攫取政权, 魏玛共和国完结。文学的发展不可能与历史的发展完全同步。就魏玛共和国文学而言, 大体上可以这样划分:在这个共和国初期,表现主义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 随着稳定时期的到来, 成为社会批判和人道主义文学艺术发展的时期,而 1930 至 1933 年,在这个共和国最后几年的充满政治风暴的岁月, 德国的无产阶级文学成了决定德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表现主义表现主义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一样, 也是发端于造型艺术( 法国的塞尚、荷兰的梵高, 在德国是集聚在“兰色骑士”和“桥”周围的艺术家) ,不久就被移植进文学领域。还在战前, 一批年青人以反对派的姿态登上文坛, 他们不像印象主义那样疏远现实, 满足于美学上的愉悦, 也不去追求象征主义的神秘,而是怀着一种“新的***”,去呼唤“新人”和一种“狂热的生活”, 呼唤行动和共感。他们瞩目现实, 介入社会。动荡的社会使表现主义带有一种浓烈的政治色彩。那个时代的著名评论家赫· 巴尔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从没有一个时代被这样的惊吓, 被这样的死亡恐怖所震动。从没有一个世界如此坟墓般的寂静。人从没有变得这样渺小。他从没有这样的畏惧。和平从没有如此遥远, 自由从没有如此的死亡。现在危急在呼喊: 人在向自己的灵魂呼喊, 整个时代成了唯一的呼救。艺术也在同声喊叫, 直喊进阴沉①的黑暗, 它在呼喊救命, 它在朝灵魂呼喊。这就是表现主义。”巴尔在这段话里阐释了表现主义和时代的关系。“表现主义主要是世界大战和革命高潮时期的文艺——启示录的幻景和兴奋的预言, 噩梦和希望,‘毁灭和胜利’的文艺”。②表现主义要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追求的是一种新的风格, 是对理性主义的和实证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决定论的一种反拨, 是朝向精神艺术方向发展①特引自马尔梯尼:《德国文学史》,第 538 页。②《德国近代文学史》,苏联科学院编, 第 156 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决定性转折。因此, 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的创作, 而不是一种经历或情绪的创作, 不言而喻, 它既是印象主义的对立物,也是自然主义的对立物。表现主义者多是一些幻想家, 在这一点上他们与浪漫主义者一样,要用诗人的幻想去重新塑造世界,去对人进行更新。不同的是, 他们不像浪漫主义者那样遁进中世纪, 而是积极的入世的, 要把自己的幻想变为现实去行动。这样介入政治介入社会, 且多是表现为激进的, 甚至怀有一种宗教狂热的。当然这仅是从表现主义的整体上而言, 它也有拒绝革命, 逃避现实, 否定进步的另一翼。这里顺便要介绍一下, 随着表现主义的衰落而出现的另一种文学思潮: “新实际主义”。这种思潮不仅表现在文学艺术上, 也表现在日常生活、兴趣爱好上。针对表现主义作家的混乱的感觉和狂热的精神, 新实际主义主张摒弃多愁善感的务实精神, 坚持实用主义、功利主义, 提倡在应用价值中去发现时代的美。当时的一位新实际主义的理论家肯特就写道:“事实粉碎了一种虚假的感情作品, 它的作用比诗人的全部想像都更为直接更为惊人”。新实际主义的代表作家主要有埃凯斯特纳( 1899 — 1974 ) ,他的作品有诗歌和长篇小说《法比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