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亡明辨.docx

格式:docx   大小:33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亡明辨.docx

上传人:Alphago 2022/6/11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亡明辨.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亡明辨
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作为大清王朝的奠基人,在清史中居于首创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这里,提出的问题是,他们对推翻明王朝所起的巨大作用,与李自成领导的农夫起义军最终攻陷北京,同样重要,不容忽视,不行低估。本文仅就此女真(满洲)同明朝200多年的政治隶属关系彻底终结,以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力气,最终走上了同明朝争夺统治权的漫长而困难的道路。
4
努尔哈赤叛明,或称为反明,其义为一。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努尔哈赤建国称汗,进而向明朝宣战,是否具有正义的性质,回答是确定的。首先,应当承认女真人由分散走向统一,是女真社会进展的必定趋势。约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海西女真消失分合不定之势,先后有祝孔革、速黑忒、王忠、王台等闻名的首领崛起,攻伐不已,其势互为消长。当王台势最盛时,曾被明朝“犁庭扫穴”的建州部女真,在寂静了数十年后,再次复兴,涌现出王杲、王兀堂等强有力的人物,各掌握一方,自行其是,所谓“海、建诸部日强,皆建国称汗。”就是对当时形势的概括。努尔哈赤登上政治舞台时,正值群雄并起,各部绽开弱肉强食的战斗,都力图毁灭别的部落,扩大自己的势力。《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生动地描绘了女真各部斗争的景象:“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相互战杀,甚且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11]争夺土地、财产和人口,乃至建立个人的统治权,恰是女真社会大变动的生动反映。在努尔哈赤之前,约60余年中,那些女真的英雄们都曾各领风骚,称雄一方,却都没有达到统一女真的政治目标,昙花一现,如匆忙过客,先后从历史舞台上消逝了。唯努尔哈赤继其后,大展雄才,实现了先辈们的夙愿,重新把女真各部统一成为一个民族的整体。可见,女真由分散走向统一,是女真社会进展的必定,尽管明朝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却无法阻挡历史的前进。这就是历史进展的必定性。从历史进展的观点看问题,女真的统一是历史的进步,应赐予确定。
6
其次,我们还应当承认,明朝对女真人实行民族压迫的政策,阻碍了女真社会的进展,必定激起他们的抵抗。凡亲明的,明朝都赐予扶持,反之,必欲毁灭而后已;同时,又利用亲明的一方去***反明的一方,因而加剧了女真内部的斗争。如建州部王杲、阿台父子属反明派,哈达部王台是亲明派,则被利用来***王杲父子;海西部清佳砮、杨吉砮反明,也遭到打击。努尔哈赤的父、祖原属亲明派,却被明军杀害,虽属“误杀”,其实做了明朝“分而治之”政策的牺牲品。努尔哈赤的“七大恨”,实际是对明朝“分而治之”的民族压迫和统治的有力控诉。当然,在努尔哈赤之前,女真人尤其是在反明派的首领指挥下,曾屡次入边,袭扰汉人,造成了程度不同的财产与生命的损失。但明朝做为最高统治者,不能不成为冲突的主要方面,所行政策的本质是民族压迫的。因此,努尔哈赤的历经30余年统一大部女真后,建国反明,不能认为是“犯上作乱”,由于他顺应了女真社会进展的需要,也顺应了历史进展的总趋势,起到了推动历史进展的巨大作用。我们常说,农夫阶级抵抗封建统治,是自然 合理的,总是赐予高度的评价。同样,努尔哈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领袖,率领女真人抵抗明朝的民族压迫,也是合理的。
我们在评价努尔哈赤时,往往忽视他对推翻明朝腐朽统治所起的巨大作用,往往把这一巨大作用单纯归结为李自成所领导的农夫起义军。事实上,努尔哈赤起兵报仇时,李自成尚未诞生;而当其建后金时,李自成仅是个10岁的孩童。即使二年后努尔哈赤发动对明战斗,李自成也不过12岁。迟至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李自成在陕西米脂县参与起义[12],努尔哈赤已去世四年。所以,从亡明的时间上,李自成不占有首要地位,而努尔哈赤实为反明、亡明的第一人。
7
二、夺取辽东即是亡明的开头
明代辽东地区,其辖境东至鸭绿江畔,西抵山海关;北达开原,南止于旅顺,疆域宽阔,相当于现今辽宁省境。辽东地处东北,为沟通东北与华北的咽喉,其南部隔海与山东相望,东南则与朝鲜仅一江之限,而与日本一衣带水,近在咫尺。尤其是东北、北部及东部,周边布满了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是他们活动的宽阔的历史舞台。辽东特别的地理位置,使她在有明一代居于战略地位。刚刚建都南京的朱元璋,就以战略家的眼光,发觉了辽东对明朝的一统江山极端重要。如洪武九年(1376年),他曾明确地指出:“沧海之东,辽为首疆,中夏既宁,斯必成守。”[13]明在辽东不设州县,专设卫所以守。自洪武四年(1371年)首设辽东卫于盖州得利赢城(今辽宁复县东北得利寺山城),延至宣德初年,历57年,遂形成以辽阳为中心的25卫的建置体系。这一建置,实则是军事防备体系,特殊是洪武十四年(1381)建山海关,设山海卫“限隔内外”,将辽东置于严密的军事统治之下。明朝为何在辽东实行与内地完全不同的军事体制?后人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