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

格式:docx   大小:111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2112770869 2022/6/11 文件大小:1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物理学业程度考试要点解读
第一章 运动的描绘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绘
要点解读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态相对于所要探讨的问题可以忽视不计时,物验原理:合力及分力的实际作用效果一样。试验中使橡皮条伸长一样的长度。
〔2〕减小试验误差的主要措施:
①保证两次作用下橡皮条的形变状况一样〔细绳及橡皮条的结点到达同一点〕。
②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方法登记力的方向,所以两点的间隔 要适当远些,细绳应长一些。
③将力的方向记在白纸上,所以细绳应及纸面平行。
④试验采纳力的图示法表示和计算合力,应选定相宜的标度。
2.力的分解:合力求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要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
3.力的正交分解:它不须要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原那么是便利简洁,让尽可能多的力在坐标轴上,被分解的力越少越好。
学法指导
一、弹力的求解
1.推断弹力的有无
形变不明显时我们一般采纳假设法、消退法或结合物体的运动状况推断弹力的有无。
2.计算弹力的大小
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我们利用胡克定律求解;对非弹簧物体的弹力经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况,利用动力学规律〔如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
〕求解。
二、静摩擦力的求解
1.推断静摩擦力的有无
静摩擦力方向及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对相对运动趋势不明显的情形,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状况,利用下面两种方法进展推断。
〔1〕假设法。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有相对运动。有那么相对运动趋势及相对运动方向一样;无那么没有相对运动趋势。
〔2〕效果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况,主要看物体的加速度,利用动力学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断定。
2.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受力物体的运动状况〔主要是看加速度)〕,利用动力学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来计算。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三、分析物体的受力状况
对物体进展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根底和关键。
1.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选取相宜的探讨对象,把对象从四周物体中隔离出来。
〔2〕按肯定的依次对对象进展受力分析:首先分析非接触力〔重力、电场力和磁场力〕;接着分析弹力;然后分析摩擦力;再根据题意分析对象受到的其它力。
〔3〕最终画出对象的受力示意图。高中阶段,一般只探讨
物体的平动规律,我们可把探讨对象看作质点,画受力示意图时,可把全部外力的作用点画在同一点上〔共点力〕。
2.受力分析的考前须知:
〔1〕防止多分析不存在的力。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得出施力物体。
〔2〕防止漏掉某些力。要养成根据“场力〔重力、电场力和磁场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依次分析物体受力状况的习惯。
〔3〕只画物体受到的力,不要画探讨对象对其他物体施加的力。
〔4〕分析弹力和摩擦力时,应抓住它们必需接触的特点进展分析。绕对象一周,找出接触点〔面〕,再根据它们的产生条件,分析探讨对象受到的弹力和摩擦力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肯定律及惯性
1.牛顿第肯定律的含义: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是变更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物体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
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提示了物体的加速度及物体的合力和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力是产生加速度的
缘由,加速度的方向及合力的方向一样,加速度随合力同时变更。
2.限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及力、质量的关系〞试验的关键点
〔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平衡摩擦力以后,不须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2〕当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及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即为小车的合力。
〔3〕保持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肯定,变更小车的质量〔增减砝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及小车质量之间的关系;保持小车的质量肯定,变更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探究小车的加速度及小车合力之间的关系。
〔4〕利用图象法处理试验数据,通过描点连线画出a—F和a—图线,最终通过图线作出结论。
3.超重和失重
无论物体处在失重或超重状态,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且没有变更。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相比,发生变更的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1〕超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重力。
〔2〕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重力。当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
g的加速度竖直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