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高一年级必修一历史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一年级必修一历史知识点.doc

上传人:wuxwivg046 2022/6/11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一年级必修一历史知识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高一年级必修一历史知识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2
2
高一年级必修一历史知识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行省长官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在行使时受中央节制。
2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君主XX的演进
--内朝(中朝)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三省体制
尚书省(最先拥有实权)、中书省、门下省
--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分割相权
宋初,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
3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中书省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元朝后期,宰相权势扩大。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
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隋朝
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各朝
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武举,殿试等。

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4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