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
第一页,共九十八页。
知识目标:
1、重点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的特点、危害;
2、重点掌握防火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3、重点掌握地铁火灾救援的方法;
4、重点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列车火灾自救与逃生的方法;物质用水冷却到其燃点以下。
2、窒息灭火(CO2、N2、水蒸气)
降低燃烧区域内的氧浓度到一定的数量下。
3、隔离灭火(关阀门、泡沫灭火器)
把可燃物和引火源分隔开来,燃烧就会自动中止。
4、化学抑制灭火(干粉灭火气)
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把极其活泼的自由基消灭掉,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第十四页,共九十八页。
(八)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通常指燃烧生成的气体、热量、可见烟等。生成的气体一般是指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碳、氯化氢、二氧化硫等。
第十五页,共九十八页。
5.1 地铁消防概述
一、地铁火灾特征
二、车站防火分区
三、消防标志
四、火灾的分类
五、灭火器的使用
第十六页,共九十八页。
、散热慢
一、地铁火灾特征
地铁火灾的一个最重要特征是形成浓烟和热气浪,同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这对于人员疏散是十分不利的。
(l)烟气对人的眼睛、喉咙、气管有刺激。
(2)地铁火灾容易形成气浪。
(3)浓烟使疏散指示器照明减弱,甚至失去指示功效。
(4)烟气流动方向与疏散方向相同,疏散人员需要与烟气进行“你死我活”的赛跑。
(5)地铁火灾后,新鲜空气补充较慢,亿使气体“中性带”降低,结果底层烟量增大,有毒气体增多,致使疏散迟误者中毒身亡。
第十七页,共九十八页。
、高热全面燃烧
时间( min)
5
10
15
30
60
90
120
180
240
360
温度( ℃ )
556
659
718
821
925
986
1029
1090
1133
1193
表 5-1 火灾标准时间温度曲线值
第十八页,共九十八页。
(1)有些地下建筑内的各种可燃物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气和有毒气体。
(2)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室内由于正常的照明电源被切断,变得一片漆黑。
(3)温度升高快,对人体危害大。
(4)疏散距离长,路径复杂,火灾时逃生的出口和路线比地面建筑少。
第十九页,共九十八页。
可燃物名称
有毒气体
可燃物名称
有毒气体
木材
CO2 、CO
聚氟乙烯
CO2 、CO、氧化氢
羊毛
CO2 、CO、H2 S、NH3
尼龙
CO2 、CO、乙醛氨
棉花、人造纤维
CO2 、CO
酚树脂
CO、氨、氰化物
聚四氟乙烯
CO2 、CO
三聚氰胺一醛树脂
CO、氨、氰化物
聚苯乙烯
苯、甲苯
环氧树脂
CO2 、CO、丙酮
表 5-2 可燃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表
第二十页,共九十八页。
、危害大
(1)由于浓烟或停电造成一片漆黑,使得火场指挥员无法迅速确定起火点。
(2)地铁是长通道空间,而每个呼吸器使用时间有限,消防救护人员佩戴呼吸器进行一次性活动的范围受到限制。
(3)在地铁内的消防队员,既要经受辐射热的照射,又要经受高温气浪的冲击,接近火点是相当困难的。
(4)灭火剂的使用。一般来说,灭火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但是地下空间火灾时,灭火剂效果一般。
(5)进口少,消防队员之间难以进行战术配合。
由于地下空间限制,加上浓烟、高温、缺氧、视线不清、通信中断等原因,救援人员很难了解现场情况;且大型的灭火设备无法进入现场,救人、灭火困难大,救护工作十分困难。
第二十一页,共九十八页。
,易造成群死群伤
,社会影响严重
地铁区间隧道出人口少、通道窄、疏散距离长、人员多,因此造成的人员恐慌和行动混乱程度比在地面建筑物中严重得多,易发生挤踩事故。单向高峰每小时乘客载运量30000-90000人次。
第二十二页,共九十八页。
(1)防火分区的意义。
地铁车站面积多在 5000 ~ 6000m2,一旦发生火灾,如无严格的防火分隔设施,势必蔓延成大面积火灾,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防火分区的划分。
(3)防烟分区的划分。
二、车站防火分区
第二十三页,共九十八页。
(1)消防标志的意义
总结以往的火灾事故,往往是在发生事故的初期,人们看不到消防标志、找不到消防设施,而不能采取正确的疏散和灭火措施,以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消防标志不但是消防官兵处理火险时的好帮手,也是群众在火灾危急关头的救命符。
(2)红色消防标志牌
红色的消防标志牌用于说明各种消防设备、设施安装的位置,引导人们在发生火灾时采取合理正确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