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中学教育学试题6.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学教育学试题6.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7/5/5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学教育学试题6.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20分) 1 .教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A .德育内容上 B .德育规律上 C .德育原则上 D .德育方法上 2 .文艺复兴后主张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学派是( )。 A .行为主义 B .科学主义 C .经院主义 D .人文主义 3 .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 A .科学知识 B .信息技术 C .文化发展 D .政治体制 4.“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 )的语言。 A .孔子 B .韩愈 C .朱熹 D .王夫子 5 .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 A .教学计划 B .教学大纲 C .教科书 D .教学参考书 6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为重点的教育。 A .实践能力 B .健康的体魄 C .高尚的道德 D .创新精神 7 .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8 .衡量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 .教育任务 B .教育目的 C .教育内容 D .教育规律 9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先天失明,但是嗅觉、听觉等却比正常人要灵敏得多,这说明人的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 .阶段性 B .不平衡性 C .互补性 D .个别差异性 10 .学科专家的建议是( )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A .教育目的 B .培养目标 C .课程目标 D .教学目标 11 .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教育学著作是( )。 A. 《爱弥尔》 B. 《大教学论》 C. 《普通教育学》 D. 《学记》 12 .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 A .课程是知识 B .课程是经验 C .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项目 13 .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 .斯宾塞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洛克 14 .最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是( )。 A .现场教学 B .复式教学 C .分组教学 D .个别教学 15.“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A .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D .主观努力 16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 .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17 .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A .交往 B .学****C .课堂 D .课外活动 18 .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是( )。 A .德育意义 B .德育目标 C .德育内容 D .德育规律 19 .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 A .杨贤江 B .蔡元培 C .李大钊 D .王道俊 20 .学校文化的缩影是( )。 A .班级文化 B .领导文化 C .活动文化 D .校园文化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分) 1 .教育民主化的内容包括( )。 A .取消教育的等级制、特权制 B .实行机会均等的教育 C .反对在教育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 D .均衡教育资源 E .追求教育自由化 2 .教育对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 A .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B .是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C .推动国家的制度建设 D .可以促进民主 E .促进社会的变革 3.“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 .弗洛伊德 B .华生 C .孟子 D .荀子 E .洛克 4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为( )。 A .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B .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C .改变人们的科技价值观 D .具有科学研究功能 E .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5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 )。 A .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B .认识并发掘自身潜能 C .形成并发展人的个性 D .发展人的精神力量 E .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6 .教育目的制约的对象有( )。 A .教育政策的制定 B .教育制度的建立 C .教育内容的确定 D .教育方法的选择 E .教育效果的评价 7 .校园文化可细分为( )。 A .学校物质文化 B .学校组织文化 C .学校精神文化 D .教职工文化 E .非物质文化 8 .锻炼法的方式有( )。 A .练****B .制度 C .委托任务 D .组织活动 E .托物言志 9 .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经历了( )过程。 A .初识 B .组建 C .形成 D .发展 E .解体 10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 )实现。 A .提高人的修养 B .促进社会变革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