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劫后余生] 劫后余生的感悟
1943年12月15日,更新型的T-34/85被批准大批量生产,这种拥有3人大型炮塔及1门倍口径85毫米加农炮的型号和此前的各型T-34/76相比,在火力性能得到大幅提高的同步,装甲防护和机动性仍然T-34/76的老部队了,其编制内的第128装甲营核心战斗力由33辆T-34/76和SU-85构成。该营在1944年12月于罗马尼亚战场成功地击毁了超过120辆苏军坦克,被击毁苏军坦克中有一部分是美制M4,另有少数苏制T-70,此外还缴获了39辆T-34/76/85,阻滞红军的攻势达6天之久。
事实上,德军对缴获T-34系列坦克的运用范畴远要比人们想象中大得多,甚至残骸也不放过,可谓物尽其用:诸多战损严重但底盘部分仍可使用的T-34/76被广泛用作炮兵牵引车或是装甲弹药运送车,即Munitionspanzer T-34)。最出名的一种T-34变型车则是装备1门20毫米Flakvierling 38 4管高射炮的FahrgestellT-34自行高炮,它是由第653重坦克歼击营的前线修理厂就地将Flakvierling 38和T-34/76的底盘组合后制成的杰作。
该车以几块战损半履带车上的装甲钢板焊接成了一种顶部敞开式简易炮塔,弹药也被储存在车体后部装具架的钢盒内,至于底盘的其她部分则保持不变。后来所有以T-34底盘改装的小口径自行高炮所有被统称为Fahrgesteli T-34。故意思的是,Fahrgestell T-34和同样运用T-34坦克底盘改装而来的中国63式自行高炮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该自行高炮在我军始终服役到20世纪80年代才退役。
此外部分行动部分被击毁但上半部车体大体完好的T-34/76被作为装甲碉堡使用,或是将其炮塔装于装甲列车、铁路护卫列车、 及装甲车头之上。尚有资料称,1945年退守萨克森的德军部队还将“战场多面手”88毫米Flak 36高射炮搬上了一辆T-34底盘,制成了一辆奇特的坦克歼击车,直至在最后的战斗中被摧毁。
罗马尼亚使用的苏军装甲车辆
在参与了“巴巴罗萨”行动后,德军的盟友罗马尼亚军队不久便发现自己缺少可以有效对抗苏联红军T-34或是KV-1的反坦克武器。一开始,罗马尼亚的法西斯统治者安东尼斯库元帅曾寄盼望于德国人,然而面对“T-34危机”此时德国人自身的状况所有是捉襟见肘,哪尚有余力去向罗马尼亚军队提供Pzkpfw IV/F2之类的装备,无奈之下,安东尼斯库元帅筹划立足国内,盼望国内工厂能为罗马尼亚军队生产一种性能和T-34相仿的坦克,但是罗马尼亚单薄的工业基本再次打碎了这位独裁者的美好憧憬。在这种状况下,罗马尼亚陆军中校康斯坦丁・吉乌拉提出了一种具有很高可行性的建议,运用缴获的苏制坦克/装甲车辆底盘改造出一种大口径自行反坦克炮以满足本国部队的前线需求。建议一经提出,立即被到处谋求救命稻草的罗马尼亚统帅部采纳。1942年12月,23辆正在前线服役的T-60轻型坦克被抽调回后方准备接受改装。1943年1月12日,首辆通过改装的Tun Anticar De Afet Mobil T-60自行反坦克炮在布加勒斯特的狮子座流星群工厂下线,该车事实上是在苏制T-60轻型坦克底盘上加装苏制F-22 毫米加农炮改造而成,至于其防盾使用的装甲材料则取自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