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大豆红蜘蛛的综合防治方法]大豆红蜘蛛.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豆红蜘蛛的综合防治方法]大豆红蜘蛛.doc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2/6/12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豆红蜘蛛的综合防治方法]大豆红蜘蛛.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豆红蜘蛛的综合防治措施]大豆红蜘蛛

  大豆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虫蛾属。大豆红蜘蛛在中国各大豆主产区均有发生,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我省北部地区季节性干旱少雨,发生危害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一般发病可使大豆减产5%一20%,严重的[大豆红蜘蛛的综合防治措施]大豆红蜘蛛

  大豆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虫蛾属。大豆红蜘蛛在中国各大豆主产区均有发生,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我省北部地区季节性干旱少雨,发生危害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一般发病可使大豆减产5%一20%,严重的可减产20%一60%,甚至绝产。因此掌握好大豆红蜘蛛的防治时期的措施,可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丰产丰收。
  1、症状
  大豆红蜘蛛的成虫,幼虫或若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在大豆叶片上吐丝结网并吸食叶片,受害大豆叶片上最初浮现黄色斑点,后来随红蜘蛛繁殖增多,吐丝结网,网间略具红色斑块且有大量红蜘蛛潜伏,受害叶片导致局部以至所有卷缩枯黄,脱落。红蜘蛛一般危害大豆下部叶片,后来逐渐向上转移。受害的大豆苗生长缓慢、矮小,叶片脱落,结荚小而少,结实率低,百粒重下降,甚至导致田间呈点,块状成片枯死,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
  2、形态特性
  大豆上发生为害的红蜘蛛是棉红蜘蛛Tetranychus cin~nabrinus,也叫做朱砂叶螨,属蜱螨目,叶螨科,俗名火龙、火蜘蛛。
  成虫 雌虫背面观呈卵圆形,体长约o.5毫米,宽约0.3毫米。春、夏活动时期虫体一般呈淡黄色或黄绿色,眼的前方呈淡黄色。从夏末开始浮现橙色个体,深秋时橙色个体增多,为越冬雌虫。体躯两侧各有黑斑1个,其外侧3裂,内侧接近体躯中部,很少向体末延伸者。雄虫背面观略呈菱形,体长约0.4毫米,宽约0.2毫米,体色和雌虫同。
  卵 圆球形,直径约o。1毫米,初产时透明五色,或略带乳白色,后转变为橙红色。
  幼虫 体近圆形,长约0.15毫米,宽约0.1毫米。体色透明,取食后体色变为暗绿色,足3对。
  若虫 分为第一若虫及第二若虫,均具足4对。第一若虫体长约0.2毫米,宽约o.15毫米,体略呈椭圆形,体色变深,体侧露出较明显的块斑。第二若虫仅雌虫有,体长约o.4毫米,宽约0.2毫米。
  3、生活史及发生规律
  大豆红蜘蛛一年发生10代左右,发生代数和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它以成虫在寄主枯叶下,杂草根部或土样缝隙里越冬。次年气温回升后开始活动。先在小蓟,小旋花,蒲公英,车前草等杂草上繁殖,6~7月份移到大豆上危害,7月中下旬至8月初随着气温增高,繁殖速度加快,逐渐蔓延进入危害盛期,8月中旬后逐渐减少,到9月份随着气温下降,开始转到越冬场合,10月份开始越冬。大豆红蜘蛛每一世代所需时间和温度高下密切有关。高温、干旱有助于繁殖,因此危害加重。其繁殖最适温度28~30℃最合适相对湿度在35~55%之间,红蜘蛛幼虫及一龄若虫体小而弱,不甚活动。二龄若虫则很活泼,食量也很大,善于爬行转移,有时亦可随风传播扩散,因此,从田间呈现出从田边或田中央先点片发生,再蔓延到全田的特点。
  大豆红蜘蛛每一世代所需时间,因温、湿度条件不同样变化很大。6~7月高温,干旱持续时间长时繁殖最快,为害也重。其繁殖最合适的温度是28℃~30℃之间,超过32℃时,对其繁殖不利,超过34℃,则停止繁殖。6~8月份的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对红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