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什么是社会建设.ppt

格式:ppt   大小:1,178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什么是社会建设.ppt

上传人:hqqs8 2022/6/13 文件大小:1.1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什么是社会建设.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当代中国社会建设
郁建兴教授、何子英副教授主讲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一讲 什么是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目标和任务的提出,是对现代化建设内容的丰富、拓展和完善,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是对社会建设概念的清当代中国社会建设
郁建兴教授、何子英副教授主讲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一讲 什么是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目标和任务的提出,是对现代化建设内容的丰富、拓展和完善,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是对社会建设概念的清晰、全面界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社会建设总体思路和目标: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
十八大报告论社会建设
一、社会建设的概念
政府转型
从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
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
社会民生建设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就是规范和协调社会关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以维护社会秩序的活动。
社会体制改革
构建发达的公民社会
建立健全法治
社会自由流动
壮大中产阶层
社会能力建设
二、社会建设的主体
从公民社会到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社会组织发展:机制与载体
从“良性互动”到“相互依赖”
治理转型
走向公民社会
深圳:“探索社会组织与公众广泛参与的公共治理模式,率先建立现代公民社会”
不能炒作“公民社会”的概念?
“公民社会”的陷阱?
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与作用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对大多数人而言,发展指的是经济进步,
——米奇利:《社会发展:社会福利视角下的发展观》,第3页,
传统的发展指标:经济增长指标 GDP
发展的重新定义:人的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发展,
三、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背景
以经济增长指标 GDP 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指标,导致后发国家形成了扭曲的发展观,将社会发展剥离于经济发展,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从1990年开始发布用以衡量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即人类发展指标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并据此区分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国家,
指标
期望寿命 健康水平
受教育水平 识字率和入学率
经济增长水平 GDP
人类发展指标
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关系的理论模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来实现,革命是分阶段的,改革也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我国社会建设比经济建设差了15年,加快社会建设的步伐非常重要,
陆学艺答人民论坛记者,
四、从经济建设到社会建设
经济建设概念的起源
1954年我国发行的经济建设邮票
现实背景:1952年下半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经济建设与工业化:编制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合法性基础转变:从领袖魅力到经济增长
指导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政绩考核与干部考核标准:GDP增长
政府职能:错位、越位与缺位 选择性履行
后果: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剧增,社会公平状态恶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表面上看是对金融或经济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冲击,
争辩中国模式论
重新思考改革开放
过度依赖出口、工业、土地、资源等自然性、物质性的硬投入,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社会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和政府转型明显滞后,
偏好增长、出口、工业、小农和权力,
已有发展模式的特征
社会民生建设滞后
社会管理亟待加强
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 :提出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十六届四中全会 2004 :首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社会建设目标与任务的提出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