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安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安全教育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为什么还要进行安全教育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XX在此整顿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目的和意义,盼望人们有所收获!
大学生安全教育目的和意义
有不少高校延续过去新生入学教育的“讲座式教学”,即邀请社区民警或经验丰富的保卫部工作人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以讲座的形式面对数千新生泛泛而谈安全知识。由于近年来的扩招,每十二个月高校入学新生有成百上千人,甚至多达四、五千之多,要开展“嗍诳蔚娜凡灰住5“讲座式教学”一方面无法保证数千学生所有能听进去,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其只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容易产生“左耳进右耳出”,无法保证效果。
只有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才干保证教学效果,达到教育目的。
2、“照本宣科教学”仍存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须紧跟现代高校教学步伐。
大部分高校近年来陆续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并将其列入教学筹划,在课堂上实行。但某些高校仍然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即照着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和北京搞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共同编订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大学生安全知识》宣讲,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更会使学生厌恶反感。究其因素,一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讲授人员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多为没有教学经验的高校保卫、后勤干部或职工,有的高校甚至将该课程和“两课”合并共授;二是该课程极强的实践性决定了讲授该课须有特殊措施:即多实践,少理论,就是要合理分派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两个环节的比率,提高讲授人员的授课技巧、教学水平,特别是要掌握现代教学的各项措施和技能,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3、“逐级传播式教学”仍存在,大学生安全教育须以学生为本。 “逐级传播式教学”即某些高校只针对班团干部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再由班团干部向一般同窗传达解说的教学形式。该教学形式的确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也保证了参与听课班团干部的教学效果,但班团干部再向一般同窗传达解说过程中必然会“偷工减料”,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作为一门技能课,必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须进一步到每一名学生中间去,让每一名学生所有受益。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改善建议和措施
1、建立并逐渐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课程体系
要遵循现代高等教育的规律和规定,结合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特点,从教学大纲、教学筹划、课程设立、课程实行、课程考核等方面构建起完整而科学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规范化、制度化。教学大纲既要符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教育规定,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制定安全教育筹划既要考虑大学生整个在校期间应接受的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知识,又要考虑针对不同样年级不同样时段完毕的教育内容;既要安排正规系统的课堂教学,又要针对不同样时期学生的倾向性问题,安排课程实践活动,使安全教育有筹划有系统地进行;在教学内容上,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核心具有政治、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道德治安等学科方面知识的特点,根据有限的教学时间,有针对性的科学选择;在考核上,安全教育课在期末应同其他非专业课的考察同样,进行考试考核,成果进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在授学时间上,安全教育课应象其他法律基本课、德育课同样,在学校教学筹划时间内,有“法定”的课堂教学时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