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课题: 捅马蜂窝课题第三课捅马蜂窝授课时间课型新课课时安排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 9 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 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教具准备教法三疑三探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复备 2 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 。 ,分别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合作式学习方法。 ,课文是按什么方法叙述这个故事的? 二、教学新课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抽学生认读,相机正音。(捅马蜂窝、纠缠、褂子、捣毁、痊愈、沉甸甸、惊魂稍定、粘上去)提示学生: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 ch én diān diān。 3、理解词意。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纠缠:绕在一起。捣毁:砸坏、击垮。 4、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 (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全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填空练习第一段( 1-6 自然段)写——捅马蜂的原因第二段( 7自然段)写——捅马蜂窝的经过第三段( 8-15 自然段)写——捅马蜂窝的结果第四段(16-20 自然段)写——作者的反思复备 3 四. 全课小结引导学生交流学习课文后所受到的启发。认识了马蜂保护家园与入侵者同归于尽的特性;从文中“我”的忏悔中,感受到不应该伤害马蜂,应该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加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熟读课文内容六、板书设计: 捅马蜂窝捅马蜂窝起因经过结果认识马蜂精神盼望马蜂回归七、教学后记 4 课题: 捅马蜂窝课题第三课捅马蜂窝授课时间课型新课课时安排课时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读懂课文中每一句话,理解课文的内容。过程与方法: 分段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教学难点明白作者捅马蜂窝的原因。教具准备教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听写所学词语 2、用所学词语进行口头造句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复备 5 二、教学新课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 1~7 段。(1) 学生自由读 1~7 段,想一想哪些内容给你印象最深。(2 )体会以下句子: “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很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什么。”(交代了马蜂窝的位置、体积、开头及马蜂家族的“人口众多”。) “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来。”(暗示马蜂窝给爷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 (3)分角色朗读爷爷奶奶的对话。(进一步感悟马蜂窝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点明了捅马蜂窝的原因。) (4) 重点研读第 6段。①抽生读第 6 段,思考“我”捅马蜂选在什么时间进行。(在爷爷午睡的当儿,不想让大人知晓,可见其幼稚。) ②“我”作了哪些准备?理解相关动词。“悄悄溜”“脱下褂子蒙住头顶”“遮盖”“只露”“接绑”“约定”“开门”“关门”(让学生仔细品读第六段, 想象这些动词传神地表达出“我”既想捅马蜂窝,又有些害怕的孩童心理,读好第 6段。) 2学习课文 8~12 段。(1)学生默读课文 8~11 段,想一想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白: ①马蜂有毒,蜇人后伤势严重。(第 8段) ②马蜂具有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的特点。③马蜂具有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的勇气,令人佩服。(2 )抽学生读课文第 12 段。感悟“我”思想的转变。理解句子: “那复备 6 一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呢? ”表达了作者对马蜂的惦念。“它们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表达了作者盼望马蜂重建家园,也反映出对自己捅马蜂窝行为的忏悔。(3 )小结第 8~12 段内容。以上段落,反映出马蜂的生性特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