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刘禹锡诗《浪淘沙》其一赏析之误.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刘禹锡诗《浪淘沙》其一赏析之误.doc

上传人:周瑞 2022/6/1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刘禹锡诗《浪淘沙》其一赏析之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刘禹锡诗《浪淘沙》其一赏析之误
容仓 刘禹锡诗《浪淘沙九首》第一首: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此诗的赏析之作未见于名家手笔,仅见于《小学古诗文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刘禹锡诗《浪淘沙》其一赏析之误
容仓 刘禹锡诗《浪淘沙九首》第一首: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此诗的赏析之作未见于名家手笔,仅见于《小学古诗文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两书都有“译文”及“赏析”,值得商榷。兹按以上两书先后标[一][二]摘录如下:
[一] 译文:弯弯曲曲的万里黄河夹带着大量泥沙,翻卷风浪从天边着流下来。现在沿着黄河走到银河去,就可以到牛郎和织女家里了。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黄河源远流长,气势雄伟的壮丽景象……“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的雄伟尤其表现在它日夜奔腾不息,咆哮不止……在众多描写黄河的诗作中,这是很有影响的一首,因为它写出了黄河的雄伟与壮丽
[二]译文: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万里泥沙,波涛滚滚如飓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我要乘风破浪直上银河去,与黄河同去拜访牛郎织女家。
赏析:开头两句极有魄力,居高临下写黄河九曲回肠的雄姿,更写出自天而降奔腾向前的气势。后面两句糅入了优美的神话传说:沿着黄河逆流而上,就可以到达天河,拜访善良勤劳的牛郎织女一家。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全诗既描写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又表达了诗人不畏险阻,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看来,以上[一][二]两者大同小异,一致肯定“描写”、“写出”了黄河的“气势”、“雄姿”;不同在于:[一]诗人“沿着黄河走到银河去”,显然只身一人;[二]是“乘风破浪直上银河去”,诗人“与黄河同去”。如果有 人(如小学生)再问,我们或许会分别回答:[一]“沿着黄河”艰难跋涉,表现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二]“乘 风破浪”,“不畏险阻”,表现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慨。
这样,“赏”则赏矣,“析”则欠妥,因为按[一],诗歌末句的“同到”缺译文、无着落;按[二],我“逆流而上”“乘风破浪”与黄河“同到牵牛织女家”,显然扞格难通。
笔者认为:首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是说黄河滚滚有九曲之遥,黄沙漫漫有万里之高;次句“浪淘风簸自天涯”,是说波涛激荡,沙尘扬簸远接天涯。此时当与银河相薄,“如今直上银河去”也,黄河、黄沙与苍穹浑茫无际。这样,显然是黄河与黄沙同去,诗人绝未幻想自己与黄河同去或幻想“走到银河去”。诗人极写黄河黄沙之景象,正见其胸襟广大,犹且“热血满心胸”,而以天真烂漫之欢语作结:同到牵牛织女家!此诗意境何等高远,结句何其高妙!不禁令人想到刘诗《秋词》其一的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了。
早有论者激赏刘诗《浪淘沙》第六首,“美人首饰侯王印,竟是沙中浪底来”尤为警策,故赏鉴之作不少。我以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此诗亦可谓“巨刃天扬”,能再现“大唐气象”,位居组诗第一首,很适宜。此诗留传下来,应该得到应有的鉴赏。
这里,有必要补充指出“浪淘沙”是词调,后来亦为曲牌名,浪淘未必就说淘洗、“夹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