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四月春色好,正是念书时”。在春色明朗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忧如经历了一次文化
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旧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关于乡村复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
“四月春色好,正是念书时”。在春色明朗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忧如经历了一次文化
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旧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关于乡村复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复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复兴就是要以乡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饶的美丽乡村。我认
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卫者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按照自然法例而生存。继承和弘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心里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卫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关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乡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旧址古迹、宗族祠堂、田
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乡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不论是农业仍是第三产业,都
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
故乡,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
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同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只是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复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着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
食起居,民俗习惯等等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区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
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区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觉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拘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异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点、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联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远魅力和时代
风范”。在乡村复兴中,如果我们充分挖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楷模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异传统文化凝集人
心、引领道德、淳化风气,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友善”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心里的尊崇。
乡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略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