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2 / 25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xxxxxxxxx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一、总则
1、肠外营养药物使用科室较多、临床应用较广。为规范其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参(PVC)及中心静脉导管(CVC)。中心静脉置管又可分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直接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CVTP) ,输液港(port)。选择何种输注途径,需考虑以下因素:患者以往静脉置管病史,静脉解剖走向,出凝血功能,预计肠外营养持续时间,护理环境,潜在疾病等。推荐意见如下:
1、经周围静脉缓慢均匀输注能够耐受常规能量及蛋白质密度的肠外营养配方全合一溶液,但不建议连续输注时间超过10~4天。(C)
    2、如果经周围静脉输入出现三次以上静脉炎,考虑系药物所致,应采用CVC 或PICC置管。(D)
    3、肠外营养支持时间预计>10~14天,建议采用CVC 或PICC置管。(B)
    4、成人患者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血管条件、可能需要的营养液输注天数、操作者资质及技术熟练程度,谨慎决定置管方式。(C)
    5、若静脉置管单纯为输注肠外营养,通常不推荐采用输液港。(D)
    6、成人患者周围静脉穿刺常规首选上肢远端部位。(C)
    7、PICC穿刺常规首选肘窝区,应尽可能避免选择接受乳房切除术和/或掖窝淋巴结清扫、接受放射治疗的患侧上肢。(C)
    8、CVC穿刺部位首选锁骨下静脉。(B)
    9、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体表标志法,而行锁骨下静脉置管体表标志法成功率高于超声引导置管法。(A)
    10、中心静脉置管后(包括PICC)应常规行影象学检查,确定导管尖端部位,并排除气胸。超声导引穿刺例外。(A)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5 / 25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11、PICC导管尖端必须位于腔静脉内。(A)
   12、中心静脉置管须严格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B)
    13、穿刺局部消毒2%洗必泰优于10%聚维酮碘。(A)
    14、纱布敷料和亚聚氨酯透明敷料均可用于穿刺部位。(A)
    15、如果穿刺部位有出血或渗出,纱布敷料较亚聚氨酯敷料为佳。(C)
    16、敷料一旦发生潮湿、松脱,需要及时更换。(C)
    17、不推荐穿刺部位使用抗菌素药膏,这样做反而增加真菌感染和耐药的发生,并可能破坏亚聚氨酯敷料。(B)
    18、小剂量肝素可能有效预防导管堵塞。(A)
    19、头端剪口及侧向瓣膜PICC导管相比,对预防血栓发生无影响。(A)
    20、PICC置管及置管后护理应由经专门培训,具有资质的护理人员进行。(B)
    21、长期肠外营养建议选用硅胶、亚聚氨酯材料。(C)
    22、CVC和PICC的体内最长保留时间尚无明确报道。美国AVA曾建议不超过1年,但未成文件。但应当经常对穿刺部位进行监测,怀疑导管感染或其他相关并发症时,应立即拔除导管。(C)
    六、常见疾病营养支持推荐意见
(一)术后糖电解质输液
1、推荐对所有外科住院患者在入院后,采用NRS工具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无营养风险的患者结合临床分析,用糖电解质输液(一般是指经外周静脉途径输注葡萄糖、电解质液体,为患者提供一定的能量底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A)。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6 / 25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2、术后应给予满足成年患者维持生理基本需要的水和电解质。(A)
3、成人(以体重60kg为例)糖电解质输液治疗的推荐方案:水必需量为2000~2500ml,电解质Na+ 为50mmol,Cl- 为50mmol,K+ 为20~50mmol(A)。配方合理、输注安全和使用方便的产业化的复方糖电解质输液产品进行维持输液是国际上广为接受的方案。推荐根据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状况及需要量,给以复方维持输液(参见本部分“表1、表2” )。(D)
表1:人体正常需要量、不同维持补液电解质含量及简便方案
Water(ml)
Na╋(mmol/L)
K╋mmol/L)
60kg成人生理需要量
2100~2400
80~120
40
复方糖电解质输液
2000
100
40
5%葡萄糖盐水
2000
308
-
10%葡萄糖
2000
-
-
表2:几种补充输液的电解质含量及简便方案
Na╋(mmol/L)
K╋
(mmol/L)
Cl╋(mmol/L)
C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