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方式有纵向的传递和横向的传递,前者为“社会遗传”,后者为“文化扩撒”;
(2)文化选择。高等教育所选择的文化一般是社会的主流文化;
(3)文化的批判。就是高等教育按照其最高的价值目标和面:①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地,既专业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只能提供基地;②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研究的基地、包括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课程教学内容等。
(2)专业建设和学习建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者工作任务不同。专业建设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目标、确定专业设置的口径、指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等,具体表现在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术队伍建设(即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数量、水平、学术梯队的结构等)、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管理工作的提高等。
10、高校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内容。
(1)培养方向。主要指该专业的人才所对应的未来职业门类。如教师、工程师、农艺师、医生、律师等。
(2)使用规格。通常指同类专业中不同人才在未来使用上的规格差异。例如工科类专业可分为管理工程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技术科学人才三种使用规格。
(3)规格与要求。通常指该专业培养的人才素质,即对同一培养方向、同一使用规格人才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具体要求。
11、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的关系是什么?首先,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高等教育的教学、培养或是研究,都离不开高深知识。高等教育传授的是高深知识,培养的是掌握高深知识的人才,所研究的更是高深学问,从这一点上看,离开了高深知识,高等教育便无法进行。
其次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工作材料。不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社会服务,无一不是以高深知识作为基本材料和媒介的。
再次高深知识规定了高等教育活动的边界。高等教育的“现实运动”,是按知识本身的逻辑来演绎展开的。
最后,高等教育是高深知识最重要的制度化载体。高深知识的制度化载体历来是多样的,但是高等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制度化载体。
12、高等学校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
(1)基础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统一。
(2)广播性学习与专深性学习有机统一。
(3)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加。
(4)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
(5)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
13、高等学校应该如何建立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应以有利于探究高深学问的方式来加以阻止,如果不能在课程机构上建构一种有利于探究高深学问的系统,那么高等学校就会降低到一般的职业训练或纯粹的基础教育的水准,从而也就不能称其为高等教育了。从这个这个意义上看,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要正确处理一下几个关系:
(1)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基础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该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并为发展学生只能奠定扎实而又宽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而专业知识是根据社会对于某种专门人才在业务上的特殊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其任务在于通过专业知识的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是学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和发展趋势。
(2)博和专的关系。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有要求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