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课题: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蒋月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一个班的人数都在60人左右,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又如我在教学二年级《解决问题》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作业: A必做题⒈看谁算得都对。 4×8+2354÷9×83×6÷2 ⒉春游时,同学们排队射气球,3人一排,站3排,共击破 18个气球,平均每人射中几个气球? ⒊宣传牌上左边有 4棵树,右边也有 4棵树,每棵树上有 3个△,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⒋动物园里有 8只黑鸽子, 24只白鸽子,每个窝里住 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窝? B选做题智慧宫里的魔术师把一根长 16米的彩带,对折以后,再对折,轻轻一吹,彩带都断开了, 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四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 A类中的三道题目和 B类的一道题目。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只要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直接完成,知识的应用较为直接, 重点是让其巩固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而对于学优生,则以提高拓展为主,充分发挥其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提高综合、灵活运用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过程中梳理、完善自己的思路,发展、开拓自己的思维。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有利于全面提高作业质量。又如,教学三年级《年、月、日》后,可以设计以下三类作业,供学生自选完成。 A、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组填空题。(1 )一年有个月,其中有个大月, 个小月。大月有天,小月有天。还有一个月份,它的天数比其他月份都少,这个月份是月。(2)2005 年所有的大月共有天,所有的小月共有天,二月有天,全年共有天。 2005 年共有个星期零天。(3)2008 年是年,全年有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