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和冰雪为伴和奥运同行手抄报 科技伴奥运同行
编者按:回望初期的奥运会,说有“恍若隔世”之感毫不夸张。我们从体育这个特殊的尺度上,看到一种“世纪”的距离究竟有多远,而带来这一“天壤之别”的主因,便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值得思考的是大量财富和心血,为开发新一代游泳服暗中角力。其实竞争的目的也许就是把游泳成绩再提高1/10秒,但这对于决定运动员究竟是载誉而归或是无功而返,也许已经足够了。
运动鞋的功勋
回忆足球历史上最典型和重要的“战役”,不能不提到1954年瑞士世界杯赛匈牙利队和联邦德国队的那场剧烈拼搏。明显弱势的德国队在0比2落后的危局中绝地反击,最后以3比2获得了“几乎不也许的胜利”,成为二战后德国回归国际体育人们庭并重振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这次反败为胜的一种核心因素,便是她们脚下穿的新款足球鞋。比赛在大雨后的范可多夫体育场进行,满地泥泞不堪,当年所向无敌的匈牙利队被又湿又重的球鞋折磨,守门员在最后的核心时刻滑倒。而德国队脚下的鞋则轻巧灵活并立即更换了更长的鞋钉,能在滑溜溜的赛场上加大抓地力。拍摄庆功合影的时候,德国队总教练赫尔伯格把看台上的阿迪恭恭敬敬请到身边。
运动场上有关鞋的故事有一千零一种。初期的帆布面硫化胶底鞋,笨重得几乎只适合直线迈进的金属头足球鞋,柏林奥运会上欧文斯的跑鞋,飞人乔丹气垫鞋,斯坦・史密斯网球鞋,刘易斯的陶瓷钉鞋,琼斯的“水晶鞋”,约翰逊的“金缕鞋”,刘翔的“红色魔鞋”,多少传奇为人们耳熟能详并津津乐道。运动鞋的历史,到处留下一种时代科学的脚印。
26块骨头,33个关节,20块肌肉,100多种韧带,数以千计的神经末梢和血管……诚如达・芬奇所言,人的脚是艺术和工程学的杰作。从人类祖先在非洲草原直立行走开始,我们便把体重完全交给了双脚,它承受着四肢动物成倍的负荷。尽管每十二个月所有有成吨的研究报告问世,我们却至今没有完全厘清在不同样运动状况下腿、脚、鞋、地面之间微妙而复杂的互相关系。
运动鞋虽然琳琅满目,但基本原理是大体相通的。它的首要功能是吸取来自地面的震荡。当人的奔跑速度达到每秒6米时,脚掌承受的负荷约为体重的4倍,跳高跳远时增大为7倍,三级跳远中双脚两次直接和硬地碰撞,冲击力峰值可达体重的20多倍,强烈的振荡会传到脚踝、膝部、髋部以致脊柱和大脑。感谢我们脚跟的脂肪垫和天然的“弹簧系统”脚弓有效抵御着这种伤害。现代运动鞋将一种具有很高“受压顺从性能”的材料放置在鞋后跟, 让它通过自身最大的变形量吸取冲击动能。有些在鞋底内放置橡胶立柱和气垫,起到汽车底盘下减震弹簧的作用。
一种世纪前的百米短跑成绩平均每十二个月提高秒,目前已经减缓到每十二个月提高秒了。人们越来越注重从跑鞋上发掘点滴的潜力。根据测试,跑鞋重量每增长100克,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将增长1%。1991年东京田径世锦赛上,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打破百米世界纪录时的跑鞋只有115克重;悉尼奥运会上,“田坛阿甘”迈克尔・约翰逊的“金缕鞋”重量仅116克,玛丽安・琼斯的“水晶鞋”则只有99克;加拿大“黑豹”贝利的跑鞋被形容为“带钉的袜子”。人们不免生出疑问,为什么有些运动员竞赛中脖子上可以挂着沉甸甸的金项链,却对鞋子的重量如此锱铢必较呢?看看百米跑道上那些迅速翻飞的双脚就会发现,每个运动员的后跟所有几乎触及到了臀部,折叠起小腿能缩